三相神 [ sān xiāng shén ]
拼音:sān xiàng shén 解释:梵语愿意为“有三种形式&rdquo…
猕猴池 [ mí hóu chí ]
梵语意译。即 猴池。在古 印度 毘舍离 庵摩罗园 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
类兰若 [ lèi lán rě ]
◎ 类兰若 lèi lánruò[like the monastery] …
掩口 [ yǎn kǒu ]
(一)、以手捂住嘴巴。(二)、沉默不语;不敢出声。
佛口圣心 [ fó kǒu shèng xīn ]
佛的嘴巴,圣人的心肠。指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干巴爹 [ gān bā diē ]
干巴爹,是日语中文音译名,日语写法:がんばって (顽张って )。日语读音:ga n ba te 中文近似读音:gan…
巴图尔 [ bā tú ěr ]
勇士、武士,译自满州语。《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今国朝有勇号之锡,名曰曰:『巴图尔』,又称『巴图鲁』,解…
千劫 [ qiān jié ]
(一)、佛教语。指旷远的时间与无数的生灭成坏。劫,梵语kalpa的音译。(二)、现多指无数灾难。如:他以非凡的毅力战…
梵僧 [ fàn sēng ]
古时泛称域外来 华 的僧侣。《法苑珠林》卷五一:“夜中,有人见梵僧百餘,绕塔行道。”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准提 [ zhǔn tí ]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善逝 [ shàn shì ]
佛教语。梵语sugata意译。又译“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
宝忏 [ bǎo chàn ]
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忏,梵语的省译。《水浒传》第七一回:“道士齐宣宝懺,上瑶臺酌水献花。”
尼师坛 [ ní shī tán ]
亦作“尼师但那”。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巴克什 [ bā kè shí ]
满语,熟悉事务的人。清 代作为掌管文案者的官称。天聪 五年七月设六部,改巴克什为笔帖式。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
劳部努 [ láo bù nǔ ]
劳部努在巴斯克语里是四头或者四端的意思。
阿赖耶 [ ā lài yē ]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
一切智 [ yī qiè zhì ]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
身火 [ shēn huǒ ]
佛教语。指人欲。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为建涅槃忏启》:“慧雨微垂,即灭身火;梵风纔起,私得清凉。”
磨喝乐 [ mó hē lè ]
(一)、亦作“磨合罗”。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二)、比喻喜爱的人物。
禅偈 [ chán jì ]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
兜楼婆香 [ dōu lóu pó xiāng ]
梵语。乳香;苏合香。《楞严经》卷七:“坛前别安一小火鑪,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燃令猛炽。”
逾缮那 [ yú shàn nà ]
亦作“踰缮那”。[梵语yojana]。古 印度 计程单位名。一般含义为“套一次牛所行的路程”,并无确定的长度。
二十诸天 [ èr shí zhū tiān ]
拼音:èr shí zhū tiān 解释:二十诸天是一个佛教用语。天,作为简称,在佛教…
巴尔 [ bā ěr ]
量词。计算压力的单位。为英语 bar的音译。参见「巴」条。
佉卢虱咤 [ qū lú shī zhà ]
亦作“佉卢”。译作“佉路瑟吒”。梵语的音译,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曾创制横书左行的古 印度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