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隔涝汉子 [ gān gé lào hàn zi ]
(一)、犹言不三不四、不干不净的人。干,同“乾”;隔涝,疥疮。(二)、乾隔澇漢子:患干疥疮的人。比喻不干不净的人。《…
淫亢 [ yín kàng ]
旱涝。《宋书·文帝纪》:“比年穀稼伤损,淫亢成灾,亦由播殖之宜,当有未尽。”
八川 [ bā chuān ]
古代 关中 地区 灞、浐(产)、泾、渭、酆(丰、沣)、镐(滈、鄗)、潦(涝)、潏(泬)八条河流的总称。
涝田 [ lào tián ]
(一)、地势低下易于积水受淹的田。如:涝田不宜于种旱粮。(二)、浇灌田地。
浸害 [ jìn hài ]
指涝灾。《晋书·刘颂传》:“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 颂 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
抗涝 [ kàng lào ]
在雨水过多时,采取措施使农作物不受或少受损害:做好防汛抗涝工作。
化益作井 [ huà yì zuò jǐng ]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对水充满着矛盾心理,水多了,成涝灾;水缺了,出旱灾。
旱涝保收 [ hàn lào bǎo shōu ]
不管发生旱灾还是涝灾,都能保证收成,比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得到好处。
太常卿 [ tài cháng qīng ]
职称。主管统领太常寺寺务。记政令,祭祀时率寺内官员备供品、礼器、乐舞及天神、地祗、陵园之岁祭。年终时进奏来年之典礼。…
湛旱 [ zhàn hàn ]
谓旱涝灾害。《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孙诒让 间诂:“湛旱,水旱也。”
眼前 [ yǎn qián ]
(一)、眼睛前面;跟前:眼前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二)、目前:防汛抗涝是眼前第一位的任务。
灾涝 [ zāi lào ]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
乾隔涝汉子 [ gān gé lào hàn zi ]
患干疥疮的人。比喻不干不净的人。《水浒传》第二回:“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閒人,招纳四方乾隔涝汉子。”
潦岁 [ lào suì ]
水涝之年。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 包丘子 不免於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然卒死於沟壑而已。”
灾潦 [ zāi liáo ]
亦作“灾潦”。水灾。《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苏軾 守 杭,诉 浙 西灾潦甚…
小绢 [ xiǎo juàn ]
狭幅的绢。《魏书·辛穆传》:“转 汝阳 太守,值水涝民飢,上表请轻租赋。帝从之,遂敕 汝阳 一郡,听以小绢为调。”
洪涟 [ hóng lián ]
巨浪。 晋 木华 《海赋》:“噏波则洪涟踧蹜,吹涝则百川倒流。”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
水旱 [ shuǐ hàn ]
水涝和干旱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安度 [ ān dù ]
[释义](1) (动)安全度过。安度危险期。(作谓语) (2) (动)平静地度过。安度晚年。(作谓语) [构成]偏正…
踧蹜 [ dí sù ]
水聚不流。踧,通“ 蹙 ”。《文选·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蹜,吹涝则百川倒流。” 李善 注:“踧蹜,聚貌。”…
螽涝 [ zhōng lào ]
虫灾及水灾。《北齐书·文宣帝纪》:“戊申,詔 赵,燕、瀛、定、南营 五州及 司州 广平、清河 二郡,去年螽涝损田,兼…
养殖渔业 [ yǎng zhí yú yè ]
一种以养殖鱼、蟹、虾等生物为主的行业。利用天然的池沼、海埔新生地或低洼易涝的田地,挖塘筑堤以养殖鱼、蟹、虾等生物。
准静止锋 [ zhǔn jìng zhǐ fēng ]
又称“静止锋”。处于冷暖气团之间,移动很慢或短时间内静止的分界面。常形成大片连续性的云雨区域。在某一地带静止少动,短…
海棠果 [ hǎi táng guǒ ]
又名“海红”。又名“秋子”。又名“柰子”。落叶小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果圆形或卵圆形。树性强健、适应性强,耐涝、耐盐…
红荷 [ hóng hé ]
红荷是牡丹品种。中花;中度喜光稍耐半阴;喜温和;具有一定耐寒性;忌酷热;适宜高燥;惧湿涝。荷花型;花红色;花瓣大;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