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通:佛教语。六通之一。谓能洞见众生心中所思的神力。
顽空:(一)、佛教语。指一种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二)、对佛老之学的贬称。
大般涅槃经:佛教典籍。北凉昙无谶译。内容阐述佛身常住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这个本子…
焚寂:在佛教中称死亡为圆寂那么焚寂就是火化的意思。
小乘教:即小乘佛教(梵语:Hīnayāna),又称声闻乘佛教。译自梵语,Hīna 意为“小”,yāna…
笃学笃行:是对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成长途径的阐释与要求,体现了知行统一的教育思想。
老婆心切:老婆心切的意思是教人心切,佛家称教导学人亲切叮咛者曰老婆,寓慈悲之意。
五徧行:佛教语。唯识宗指五种周遍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心所法”。即触、作意、受、想、思。见《百法明门论》。…
运心:(一)、用心;动心。(二)、佛教语。四供养之一。谓于心中起供养之思。
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以外的心灵生活。如宗教、艺术、思想等生活。
无想:(一)、无所思念。(二)、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
教学风格: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
听课:听教师讲课:听课时思想要集中。我听过他的课,讲得很好。
五根:(一)、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
善护念:佛教用语。善,好好的。护,保护。念,念头,想法。即为好好地保护善念,不为虑枉所惑。
禅那:佛教用语。梵语音译。简称为禅,六度之一。义译为思维修,静虑(即禅定)。
智顗: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
拟想:犹设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 焕之 却又把近来想起的要兼教社会的意思告诉他,联带说一些拟…
子以四教:子以四教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四空:(一)、四方的天空。(二)、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
非想非非想处天: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论》:“无色界…
熊十力:人名。(公元1885~1968)原名升恒,字子贞,湖北黄冈人,当代中国哲学家。曾任北京、武昌、…
乐思:乐是喜欢、快活;思是想、考虑、动脑筋,所以乐思是指喜欢思考,愿意动脑筋。其他还有一些以乐思命名的…
澄观: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738~839)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
理学:也叫道学。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由二程(程颢、程颐)创立,经朱熹继承发挥,形成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