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膜拜:(一)、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二)、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
诃佛骂祖:诃佛骂祖(訶佛駡祖) 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元 许谦 《与赵伯器…
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北齐书·封隆之传》:“逆胡 尒朱兆 窮凶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
行思坐想: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宋 朱熹 《存养》:“如曰:如何是佛云云,胡乱掉一语,教人只管去思…
六尘不染:六尘不染(六塵不染) 佛教语。意谓排除物欲,保持洁净。 唐 武三思 《孝明皇后碑》:“六尘不…
一花五叶:佛教传到 中国 后,禅宗以 达摩 为祖,谓一花;后衍成 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 五派,…
返视内照:返视内照(返視内照) 原为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禅真逸史》第十七回:“…
青天霹雳:青天霹雳(青天霹靂) (1).晴天打响雷。佛教禅宗用以表达敏捷崇高的机锋。《续传灯录·南康军…
一鳞一爪:一鳞一爪(一鱗一爪) 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 清 王士禛 主张作诗贵含蓄,…
蜂屯蚁聚:蜂屯蚁聚(蜂屯蟻聚|蜂屯螘聚)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宋书·索虏传》:“搆难西虏…
续命神幡:即五色续命神幡。佛教、道教均称用此幡祈祷,可得延命之益。《药师经》:“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
灵旛:(一)、亦作“灵幡”。佛教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道士用以招请神灵的旌旗。(二)、招魂幡。
光像:佛教语。对佛像的敬称。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竿可为 赡部 光像处悬幡之竿。”英…
宝幢:(一)、以宝珠装饰的幢竿。(二)、幢幡,幢旗。(三)、即经幢。刻有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四)、佛教…
迎头棒喝: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如:「老师的话…
本觉: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群昏:佛教语。谓昏然无知的众生。
幢幡:(一)、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二)、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
羣昏:佛教语。谓昏然无知的众生。
顿悟:佛教名词。指对 “真理”的突然觉悟。佛教禅宗的南宗主张此说。与“渐悟”相对。
刹柱:(一)、佛教语。指塔顶的相轮。《晋书·五行志下》:“义熙 九年正月,大风,白马寺 浮图刹柱折坏。…
大化:(一)、谓化育万物。(二)、谓人生的重要变化。(三)、指生命。(四)、指宇宙,大自然。(五)、广…
遶佛:环绕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对佛的敬信之情。《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言语未竟,女忽然…
实相:(一)、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二)、真相。
观法:(一)、观察法度。(二)、佛教语。指观心。参阅唐湛然《止观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