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用胡琴伴奏的戏曲声腔之一
挡调:旧时称挡子班卖唱女所唱的戏曲。
歇工戏:戏曲艺人称唱念做工不多的戏。
唱白:戏曲或曲艺中的歌唱与说白。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包括昆腔、高腔、胡琴(皮黄)、乱弹(梆子)、灯戏…
清唱:(一)、不化装的戏曲演唱形式,一般只唱某出戏中的一段或数段。(二)、用清唱的形式演唱。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戏曲剧种。流行于 陕 南和 陇 东。是二黄腔调从 湖北 沿 汉水 进入 …
乱弹:清代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年间对昆腔以外的戏曲腔调的统称。
湘剧: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由流入湖南的弋阳腔、昆腔、皮黄腔等演变发展而成。包括高腔、弹腔(皮黄腔)、…
西秦戏:流行于广东省海丰、陆丰一带的剧种。源自本地人学唱徽戏,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做工粗细兼备,…
哭调:歌仔戏中文戏的重要唱腔曲调。多用于悲伤场面,主要是以各地的地方小调为基础而加以变化,故种类繁多。…
京腔:(一)、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高腔,明末清初传入北京后称京腔。(二)、指北京语音:撇京腔。
皮黄:戏曲声腔,西皮和二黄的合称。也作皮簧。
梁辰鱼:人名。(公元1520~1580)字伯龙,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江苏崑山人。明代戏曲家。创有以崑…
说学逗唱:曲艺相声的四种基本技巧。“说”指叙说笑话、绕口令等;“学”指模仿各种叫卖声、禽兽叫声、音乐唱…
笑场:指戏曲艺人在演唱时失笑。
夹白:戏曲术语。唱词中间的插话。
戏词: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板腔体:一种戏曲、曲艺音乐的结构体式。以板式、节拍、腔调的变化为其特点。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
叫板:(一)、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乐平腔: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明 末同青阳腔齐名。流行于 江西 东北部。
唱腔:戏曲音乐中的声乐部分,即唱出来的曲调。
花部:指 清 乾隆 年间流行的除昆曲以外的地方戏曲剧种。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北新城录下》:“雅部即崑…
西河大鼓:曲艺的一种。近代由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发展而成。唱腔依冀中语音,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左…
水磨腔: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明 沉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我 吴 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