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字正腔圆,表演得声情并茂。
霓裳羽衣:霓裳羽衣 (1).即《霓裳羽衣曲》。 唐 元稹 《法曲》诗:“ 明皇 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
昆曲:(一)、流行于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用昆腔演唱。也叫昆剧。(二…
水磨腔: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明 沉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我 吴 自 …
昆剧:也叫昆腔、昆曲。戏曲剧种。元代以后,由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戏曲腔调发展而成。曾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
湘剧: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由流入湖南的弋阳腔、昆腔、皮黄腔等演变发展而成。包括高腔、弹腔(皮黄腔)、…
熟腔:常用的唱腔或曲调。
昆腔:戏曲声腔之一,元代在江苏昆山产生。明代至清中叶以前非常流行,对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也叫…
戏歌: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
倒板:戏曲唱腔的一种特定板式,一般作为成套唱腔的先导部分。也作导板。
唱段:戏曲中一段完整的唱腔。
温州乱弹:瓯剧的旧名。形成于 清 初,流行于 浙江省 温州 一带,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乱弹,以…
调门:(一)、唱腔;曲调。(二)、引申为腔调、口吻。(三)、指歌唱或说话时音调的高低。
上腔:戏曲、曲艺的唱词符合曲调的要求叫做“上腔”。
乱弹:清代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年间对昆腔以外的戏曲腔调的统称。
高腔:戏曲声腔之一,由弋阳腔与各地民间曲调结合而成,音调高亢,唱法、伴奏乐器和弋阳腔相同,有湘剧高腔、…
韩世昌:(1897-1977)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
导板:戏曲的一种唱腔。作为成套唱腔的先导部分,仅一上句。一般用以表现激越、悲愤的情绪。
腔韵:曲调。《西游记.第三十回》:「道:『会唱么?』小龙道:『也略晓得些儿。』依腔韵唱了一个小曲。」
小嗓:京剧、昆曲等戏曲中花旦、青衣、小生演唱时的嗓音。
南词:(一)、指南戏、南曲或昆曲。(二)、指弹词一类说唱故事。
小嗓儿:京剧、昆曲等戏曲中小生、花旦、青衣演唱时的嗓音。
花部:指 清 乾隆 年间流行的除昆曲以外的地方戏曲剧种。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北新城录下》:“雅部即崑…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包括昆腔、高腔、胡琴(皮黄)、乱弹(梆子)、灯戏…
魏良辅:明代戏曲音乐家。字尚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嘉靖年间,由张野塘等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