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二)、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三)、谦辞。犹言趋伏、拜伏。明 宋濂《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一)、逃匿。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二)、指逃匿之路。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三)、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zǒu fú ㄗㄡˇ ㄈㄨˊ 走伏(1).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走的意思】:走 zǒu(ㄗㄡˇ) (一)、行:走路。走步。(二)、往来:走亲戚。(三)、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 详情>
【伏的意思】:伏 fú(ㄈㄨˊ) (一)、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二)、低下去:此起彼伏。(三)、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