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伏 [ zǒu fú ]
(一)、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伏走 [ fú zǒu ]
伏地而行。《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
走伏无地 [ zǒu fú wú dì ]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仰飞 [ yǎng fēi ]
向上飞翔。《列子·黄帝》:「仰飞伏走,谓之禽兽。」
鸟伏兽穷 [ niǎo fú shòu qióng ]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骋効 [ chěng xiào ]
奔走效力。 汉 牟融 《理惑论》:“被秣伏櫪,见遇日久,烈士忘身,期必骋効。”
走石飞沙 [ zǒu shí fēi shā ]
走石飞沙(走石飛沙) 石头滚动,沙子飞扬。形容风势狂暴猛烈。 元 苏彦文 《斗鹌鹑·冬景》套曲:“寒凛冽走石飞沙,阴…
窜伏 [ cuàn fú ]
逃匿;隐藏。《国语·晋语二》:“ 杜原款 将死,使小臣 圉 告於 申生 ,曰:‘ 款 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
散走 [ sàn zǒu ]
四散奔逃。《韩非子·十过》:“﹝大风﹞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 公 恐惧,伏於廊室之间。”《史记·朝鲜列…
宕仆 [ dàng pú ]
躲闪跌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后因月朝阁下伏,公於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 王 不动,名…
数伏 [ shǔ fú ]
进入伏天;伏天开始。见〖三伏〗。
庚伏 [ gēng fú ]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
走介 [ zǒu jiè ]
(一)、亦作“走价”。供奔走的仆役、小使。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之十七:“近走介自 浙 中回,復枉钧翰,伏承起居万…
三伏 [ sān fú ]
(一)、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匍伏 [ pú fú ]
跪伏;趴伏。
下伏 [ xià fú ]
三伏中的末伏。
浮浮沉沉 [ fú fú chén chén ]
起起伏伏,不稳定。
设伏 [ shè fú ]
布置伏兵:设伏擒敌。
伏祭 [ fú jì ]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宋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伏祭始於 秦 ……近日伏祭已不闻举行。”参见“ 伏祠 ”、“ 伏…
出伏 [ chū fú ]
出了伏天;伏天结束:一出伏,天就凉快了。
秋伏 [ qiū fú ]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
伏伏贴贴 [ fú fú tiē tiē ]
见“伏伏帖帖”。
伏菟 [ fú tú ]
(一)、见“伏兔”。(二)、见“伏兔”。
隐伏 [ yǐn fú ]
隐藏;潜伏:隐伏在黑暗角落里。隐伏着危机。
庚暑 [ gēng shǔ ]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词语拼音】zǒu fú
【词语解释】(一)、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二)、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三)、谦辞。犹言趋伏、拜伏。明 宋濂《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