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二)、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一)、同心;同一愿望。
《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 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二)、有共同愿望的人。
《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同欲是汉语词汇,拼音tóng yù,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年》。
【同的意思】:同 tóng(ㄊㄨㄥˊ) (一)、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 详情>
【欲的意思】:欲 yù(ㄩˋ) (一)、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念。欲望。欲火。食欲。情欲。禁欲。 详情>
• 上下同欲者胜。
• 上下同欲,其利断金。
• 有道是,上下同欲者胜。
• 古人云:上下同欲者胜。
• 古人说:上下同欲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早已说明。
• 性,形成合力,上下同欲者,胜。
• 最终形成上下同欲,实现双方的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