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门。
(二)、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一)、闭门,堵门。
《史记·陈丞相世家》:“ 陵 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 宋 陆游 《春晚即事》诗之三:“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復忧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夜以巨石杜门,似恐 徐 遁。” 徐迟 《祁连山下》:“西北艺术院院长跑去找她,她杜门不见。”
(二)、古代 长安 城门之一。
《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
杜门出自《汉书·孙光传》,是闭门的意思。
to close the door (also fig.)
【杜的意思】:杜 dù(ㄉㄨˋ) (一)、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 详情>
【门的意思】:门(門) mén(ㄇㄣˊ) (一)、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 详情>
• 从此,杜门谢客。
• 有孝行,杜门课子。
• 既就国,杜门自守。
•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
• 杜门高枕,澹然安闲。
• 丁艰后,遂杜门不出。
• 构葆光庵,杜门著书。
• 杜门不出,屏绝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