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海南紅鲌
词语读音:hǎi nán hóng bà
首字拼音:Hai
词语拼音:hai nan hong ba
词语简拼:HNHB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海南红鲌,学名: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 (Nichols et Pope , 1927),为鲤科红鲌属的一种鱼类。 体长,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微隆起。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口上位,口裂与体纵轴框直,下颌厚,上翘。眼大。鳞小。无须,侧线微弯,侧线鳞72~76。肯鳍硬刺光滑。臀鳍基部长。分布于海南岛及珠江水系。生活在开阔水体的中上层。游动迅速,以掠捕鱼、虾为食。中型鱼类,为产区食用鱼。
【海的意思】:海 hǎi(ㄏㄞˇ) (一)、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 详情>
【南的意思】:南 nán(ㄋㄢˊ) (一)、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 详情>
【红的意思】:红(紅) hóng(ㄏㄨㄥˊ) (一)、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 详情>
【鲌的意思】:鲌(鮊) bó(ㄅㄛˊ) (一)、鱼类的一属,身体延长,侧扁,为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常见的有“翘嘴红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