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刑之一,死刑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古五刑之一,谓死刑。
《书·吕刑》:“大辟疑赦,其罚千鍰。” 孔 传:“死刑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汉书·礼乐志》:“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絶,繇不习五常之道也。”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 夏 禹 之时,大辟二百, 周公 之时,大辟五百,岂可谓 周 治而 禹 乱耶?”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三)》:“就在那‘三·五’事件之后,国内又流布过这样的谣传,以为我被 日本 政府递解回国,已经遭了大辟。”
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death sentence
【大的意思】:大 dà(ㄉㄚˋ) (一)、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 详情>
【辟的意思】:辟 bì(ㄅ一ˋ) (一)、君主:复辟。(二)、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 详情>
• 大辟就是古代的死刑。
• 其中的大辟就是死刑。
• 大辟,是死刑的统称。
• 若犯大辟,则任者刑论。
• 大辟之狱,自检验始。
• 事伏如前,处赦提大辟。
• 大理寺奏大辟三十三人。
• 以文殊亡走,悬处大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