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指駮”。指摘驳斥。
(一)、亦作“ 指駮 ”。指摘驳斥。
清 薛福成 《书两江总督何桂清之狱》:“ 祁公 之疏,尤令人不敢指駮。” 沙汀 《淘金记》二二:“不是吹牛,我做的事都会受高明人指驳,那就假了!”
指驳,读音为zhǐ bó,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摘驳斥。
【指的意思】:指 zhǐ(ㄓˇ) (一)、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 详情>
【驳的意思】:驳(駁) bó(ㄅㄛˊ) (一)、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 dǎo )。 详情>
• 其辞当理,则以为是;其辞朴拙有罅隙,则指驳以为非。
• 又次则援李督来电,指驳日使照会所称学生劫夺天田洋行货物一事为诬枉。
• 如择定处所或有凶砂恶水,来龙不真,或山水阴阳不交,不成格局,均可由地方绅士知堪舆者一一指驳。
• 再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注意在橱窗中的样品的金手指,一般样品摆放的时间较长,常常会插来拔去的试,加上氧化,非常容易使金手指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