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杜弢起義
词语读音:dù tāo qǐ yì
首字拼音:Du
词语拼音:du tao qi yi
词语简拼:DTQY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永嘉年间,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湘之间,屡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春,晋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杀尽流民,流民四、五万家被迫起义反晋,共推蜀中才子,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四月,杜弢起义军攻长沙(今属湖南)。五月,荀眺弃城逃奔广州,被起义军擒获。后伪降于征南将军山简,任广汉太守,击毙率众来攻的湘州郭察,南破零陵(今属湖南)、桂阳(今湖南郴州),东攻武昌(今湖北鄂州),杀晋官吏甚众。
【杜的意思】:杜 dù(ㄉㄨˋ) (一)、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 详情>
【弢的意思】:弢 tāo(ㄊㄠ) (一)、弓袋。(二)、囊;套子。(三)、同“韬”。 详情>
【起的意思】:起 qǐ(ㄑ一ˇ) (一)、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二)、离开原来的位置:起 详情>
【义的意思】:义(義) yì(一ˋ) (一)、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二)、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