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帑 [ guó tǎng ]
国家的公款。帑(tǎng):古指银库和库里的钱财。
公帑 [ gōng tǎng ]
公款。帑(tǎng)。
仓帑 [ cāng tǎng ]
粮仓和钱库的合称。
官帑 [ guān tǎng ]
国库;国库里的钱财。
内帑 [ nèi tǎng ]
皇帝、皇室的私财、私产。
府帑 [ fǔ tǎng ]
国库。《汉书·匈奴传下》:“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颜师古 注:“府,物之所聚也;帑…
內帑 [ nèi tǎng ]
指皇帝、皇室的私财、私产。
帑藏 [ tǎng cáng ]
(一)、亦作“帑臧”。国库。(二)、指钱币、财产。
军帑 [ jūn tǎng ]
军用的库藏。《新唐书·藩镇传·刘悟》:“﹝ 刘悟 ﹞下令曰:‘入 鄆,人赏钱十万,听復私怨,财蓄恣取之,唯完军…
帑金 [ tǎng jīn ]
钱币。多指国库所藏。
帑抹 [ tǎng mǒ ]
戎服的异称。
帑帛 [ tǎng bó ]
库藏的丝织品。
帑库 [ tǎng kù ]
官家藏钱财的府库。
寄帑 [ jì tǎng ]
同“寄孥”。《孔丛子·居卫》:“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 伋 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廪帑 [ lǐn tǎng ]
指仓储的粮食和库存的金帛。
帑庾 [ tǎng yǔ ]
(一)、储藏钱财、粮食的仓库。(二)、指钱粮。
帑廪 [ tǎng lǐn ]
国库与粮仓。
部帑 [ bù tǎng ]
清 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库银。
财帑 [ cái tǎng ]
指财物钱币。
帑屋 [ tǎng wū ]
贮藏金银的库房。《隋书·食货志》:“开皇 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賚给,不踰经费,京司帑屋既…
帑银 [ tǎng yín ]
国库中的银子。《宋史·食货志上六》:“孝宗 隆兴 二年秋,霖雨害稼,出内帑银四十万两,变糴以济民。”《明史·河…
收帑 [ shōu tǎng ]
见“收孥”。
帑府 [ tǎng fǔ ]
即帑库。
不帑 [ bù tǎng ]
见“不孥”。
私帑 [ sī tǎng ]
旧称君主的私有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