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 [ sì wéi ]
(一)、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
四学 [ sì xué ]
(一)、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
四句 [ sì jù ]
(一)、指近体诗中的绝句。因一首四句,故称。(二)、指佛经中的偈。因四句合为一偈,故称。
四仔 [ sì zǎi ]
指比第三级电影更“高一级”的影片。
四稍 [ sì shāo ]
见“四梢”。
四清 [ sì qīng ]
(一)、乐律名。指宫清、商清、角清、徵清四高声。(二)、四位清高的人,即晋王羲之、唐轩辕弥明、卢仝、宋林逋的合…
四正 [ sì zhèng ]
(一)、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二)、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三)、指君、臣、父、子…
四象 [ sì xiàng ]
(一)、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二)、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
四伯 [ sì bó ]
(一)、主四岳之官。(二)、晋时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高平张嶷以狡妄为猾…
四鸟 [ sì niǎo ]
(一)、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 的四属官。即 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四溃 [ sì kuì ]
四散溃逃。
四仪 [ sì yí ]
(一)、四方所遵照的准则。(二)、言行的四条准则。(三)、见“四威仪”。
四六 [ sì liù ]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 南朝,盛行于 唐 宋。唐 以来,格式完…
四列 [ sì liè ]
相传 夏禹 治山导水,有三条、四列之说。“四列”说创于 郑玄,谓由北至南将山脉分成四列。
四藩 [ sì fān ]
见“四番”。
四臣 [ sì chén ]
四类贤能的臣子。指社稷之臣、腹心之臣、谏诤之臣、执法之臣。
李四 [ lǐ sì ]
假设的名字,常与张三、王五一起指代不特定的某个人,揶揄或者概括常用;李实为中国之大姓,由古至今均如此,百家姓中…
四絶 [ sì jué ]
(一)、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二)、)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
四荒 [ sì huāng ]
(一)、四方荒远之地。(二)、指四种荒诞的嗜酒行为。
四境 [ sì jìng ]
四周的边境;国境。
四星 [ sì xīng ]
瑞星、妖星、流星、客星。
四言 [ sì yán ]
(一)、四个字。多指诗句的字数。(二)、指四言诗。
四诗 [ sì shī ]
(一)、即四家诗。(二)、《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三)、称《南》(《周南》、《召…
四守 [ sì shǒu ]
(一)、四种守卫的方法。(二)、犹四方。(三)、星名。
四聪 [ sì cōng ]
(一)、能远闻四方的听觉。(二)、指三国魏夏侯玄等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