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 [ pái hóng ]
排泄洪水。
鸿体 [ hóng tǐ ]
洪水的主流。
滂汩 [ pāng gǔ ]
洪水泛滥貌。
蓄洪 [ xù hóng ]
为了防止洪水成灾,把超过河道所能排泄的洪水蓄积在一定的地区。
洪乔掷水 [ hóng qiáo zhí shuǐ ]
比喻书信寄失。参见「洪乔之误」条。
溢洪道 [ yì hóng dào ]
水库构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大槽子。当水库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
防洪 [ fáng hóng ]
防备洪水成灾:修筑堤堰,疏浚河道,防洪防涝。
溃冒冲突 [ kuì mào chōng tū ]
溃:水冲破堤坝。洪水成灾,堤坝溃决。
水库 [ shuǐ kù ]
多指在河流、沟谷中筑坝拦水形成的人工湖。可拦洪蓄水,调节河水流量,达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养鱼等多种目的。
黄涨 [ huáng zhǎng ]
黄浊高涨的洪水。
洪灾 [ hóng zāi ]
洪水造成的灾害。
浊流滚滚 [ zhuó liú gǔn gǔn ]
浑浊的水流,往往指洪水来势凶猛。
淤灌 [ yū guàn ]
在洪水期放水灌溉,让洪水带来的泥沙和养分淤积在田地里,以改善土壤的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分洪 [ fēn hóng ]
为了使某些地区不遭受洪水灾害,在上游适宜地点,把一部分洪水引入别的地方。
暴洪 [ bào hóng ]
来势猛而急的洪水。
大水 [ dà shuǐ ]
长时间降雨之后形成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即洪水。
拦洪坝 [ lán hóng bà ]
拦截洪水的构筑物。
为患 [ wéi huàn ]
造成祸害:洪水为患。
洪泛区 [ hóng fàn qū ]
经过洪水泛滥的地区。
防洪渠 [ fáng hóng qú ]
为防止洪水泛滥而开凿的水道。如:修防洪渠四千四百五十二道,可以浇地三万五千亩。
抗洪 [ kàng hóng ]
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抗洪救灾。
代治 [ dài zhì ]
代为治事也。《尚书·洪范》:「禹乃嗣兴。」疏:「代治洪水,决道使通。」
洪泛 [ hóng fàn ]
泛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夏水洪泛,则是瀆津通。”
子埝 [ zǐ niàn ]
洪水上涨接近堤顶时,为了防止洪水漫溢决口,在堤顶上临时加筑的小堤。也叫子堤。
涨啮城郭 [ zhàng niè chéng guō ]
指洪水上涨,冲击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