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 [ dǐng nài ]
(一)、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二)、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鼎鼎 [ dǐng dǐng ]
盛大:鼎鼎 大名。
鼎峙 [ dǐng zhì ]
三方对立。鼎有三足,故名。《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 峙(zhì)。
鼎足 [ dǐng zú ]
鼎有三条腿,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通“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鼎助 [ dǐng zhù ]
敬辞,鼎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事还望先生鼎助。
鼎盛 [ dǐng shèng ]
正当兴盛或强壮的时候。《汉书 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
鼎革 [ dǐng gé ]
鼎新革故(采取新的,去掉旧的)。旧多指改朝换代。
鼎味 [ dǐng wèi ]
(一)、鼎中美食。(二)、相传商武丁问傅说如何治理国家,傅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
鼎饪 [ dǐng rèn ]
相传 商 傅说 以调鼎烹饪之事向 武丁 喻说治国之理。后遂以“鼎飪”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唐 康骈《剧谈…
鼎贵 [ dǐng guì ]
(一)、正当显贵。(二)、显赫尊贵之人。
鼎昌 [ dǐng chāng ]
盛大;昌盛。
鼎争 [ dǐng zhēng ]
三方相争。
鼎角 [ dǐng jiǎo ]
相术谓额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为三公贵相。
鼎鬯 [ dǐng chàng ]
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鼎亨 [ dǐng hēng ]
见“鼎烹”。
鼎濙 [ dǐng yíng ]
清澈。
鼎出 [ dǐng chū ]
谓相继成名于世。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赵闲闲 晚年,诗多法 唐 人 李 杜 诸公,然未尝语於人。已而 …
鼎元 [ dǐng yuán ]
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
鼎邑 [ dǐng yì ]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后遂以“鼎邑”指 洛阳。唐 杨炯《途中》诗:“悠悠辞…
鼎臑 [ dǐng nào ]
指鼎中煮熟的菜肴。
鼎铉 [ dǐng xuàn ]
(一)、举鼎之具。亦借指鼎。《文选·史岑<出师颂>》:“泽霑遐荒,功铭鼎鉉。” 李善 注引《礼记》:“夫鼎…
鼎祚 [ dǐng zuò ]
国祚,国运。
鼎言 [ dǐng yán ]
有份量的言论。常用于请人说话帮助的敬词。
鼎餗 [ dǐng sù ]
指鼎中食品。后常借指政事。
鼎吕 [ dǐng lǚ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 一至 楚,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