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 [ sì tiān wáng ]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名 多罗吒),身白色,持琵…
连四纸 [ lián sì zhǐ ]
即连史纸。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皮纸》:“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衙门上…
四门馆 [ sì mén guǎn ]
即四门学。 宋 王谠 《唐语林·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四六风 [ sì liù fēng ]
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发病多在出生后四天至六天。如:孩子的脐带带进脏东西,得了四六风,抽死啦!
四弘誓 [ sì hóng shì ]
四弘誓 [出止观大意] 弘。
四周围 [ sì zhōu wéi ]
(一)、口语。犹周围。(二)、同“四周围”。清洪昇《长生殿·合围》:“掌儿中握定江山,先把这四週围爪牙迭办。”
四先生 [ sì xiān shēng ]
(一)、宋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均为理学家程颐的弟子,时称“四先生”。见《宋史·道学传二·谢良佐》。(二)、宋…
四望车 [ sì wàng chē ]
四面有窗可供观望的车。
十四絃 [ shí sì xián ]
亦作“ 十四弦 ”。古乐器名。因有十四根弦而得名。 宋 孟珙 《蒙鞑备录·燕聚舞乐》:“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
四部书 [ sì bù shū ]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四言诗 [ sì yán shī ]
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就是这种诗体的代表。
四体书 [ sì tǐ shū ]
汉字最主要的四种字体,即正、草、隶、篆。
四击头 [ sì jī tóu ]
戏曲锣经。音响、节奏均强,由于大锣在小锣和钹的配合下共击四记而得名。也称四记头。用以配合剧中人的亮相等动作。
四时节 [ sì shí jié ]
谓一日之内有四季的气候变化。
四海帮 [ sì hǎi bāng ]
四海帮 - 内容简介 四海帮,台湾著名的广域黑社会组织。主要活动地域在台湾北部与中国大陆。台湾从北到南,甚至国外都有…
四无记 [ sì wú jì ]
四无记 [出宗镜录]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
前四史 [ qián sì shǐ ]
拼音:qián sì shǐ 简介 “前四史”是“二…
四学士 [ sì xué shì ]
指 北宋 诗人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四人。
四料简 [ sì liào jiǎn ]
佛教禅宗临济宗启悟弟子的四种方式。即一、夺人不夺境,谓只破我执,不破法执;二、夺境不夺人,谓只破法执,不破我执;三、…
四入头 [ sì rù tóu ]
宋 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 宋 洪迈《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第四声 [ dì sì shēng ]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如“授”“璐”“宋”“套”等字调为第四声。英文翻译1.{语} falli…
四家诗 [ sì jiā shī ]
“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详“四诗”。
四布衣 [ sì bù yī ]
清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 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 皆举授编修。见 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
四坏球 [ sì huài qiú ]
1.棒球或垒球赛中指投手连投四个未经好球带的坏球,受裁定后,击球员得进占一垒。如:「投手连投了四坏球,将那位强打者保…
廿四风 [ niàn sì fēng ]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