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诸于世 [ gōng zhū yú shì ]
(一)、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二)、也说公诸于众。
形诸笔墨 [ xíng zhū bǐ mò ]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诉诸武力 [ sù zhū wǔ lì ]
诉之于武力。指以武力来解决争端。诸:“之于” 二字的合音。
置诸高阁 [ zhì zhū gāo gé ]
置诸高阁(置諸高閣) 见“ 置之高阁 ”。
死诸葛走生仲达 [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付诸一笑 [ fù zhū yī xiào ]
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
付诸东流 [ fù zhū dōng liú ]
物件投付于东流之水,一去不返。喻功败垂成、希望成灰
付诸度外 [ fù zhū dù wài ]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居诸 [ jū zhū ]
(一)、《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孔颖达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二…
夫诸 [ fū zhū ]
传说中的兽名。
付诸 [ fù zhū ]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
因诸 [ yīn zhū ]
相传为 齐国 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 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 注:“因诸者,齐 故刑人之…
诉诸 [ sù zhū ]
按某种方式办理。
衆诸 [ zhòng zhū ]
(一)、许多;各种。三国 吴 胡综《请立诸王表》:“光武 中兴,四海扰攘,众诸制度未徧而九子受国。”(二)、指…
匹诸 [ pǐ zhū ]
犹言譬之于。
礷诸 [ jiān zhū ]
同“厱诸”。砺石,可用来治玉。
或诸 [ huò zhū ]
犹或者。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悉诸 [ xī zhū ]
亦称“悉老”。传说为 神农 之师。
蟾诸 [ chán zhū ]
见“蟾蜍”。
礛诸 [ jiān zhū ]
见"礛?"。
譬诸 [ pì zhū ]
譬之于;譬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汉 王粲《从军…
揽诸 [ lǎn zhū ]
传说中食鬼的神名。
贲诸 [ bēn zhū ]
古代勇士 孟贲 和 专诸 的并称。
梅诸 [ méi zhū ]
亦作“梅菹”。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偏诸 [ piān zhū ]
衣服、鞋子和帘帷的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