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壅 [ bū yōng ]
拖延积压。
积壅 [ jī yōng ]
谓长久受蒙蔽。
无壅 [ wú yōng ]
(一)、没有阻塞,畅通。《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贄往来,道路无壅。”唐 高士廉《<文思博要>序》:“同兹万顷…
偏壅 [ piān yōng ]
谓流布不均,阻滞不畅。
鄣壅 [ zhāng yōng ]
阻隔。
遮壅 [ zhē yōng ]
见“遮拥”。
闭壅 [ bì yōng ]
堵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
迟壅 [ chí yōng ]
谓水流迟滞淤塞,不通畅。
决壅 [ jué yōng ]
(一)、亦作“决壅”。除去水道的壅塞。唐 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
稽壅 [ jī yōng ]
稽延阻塞。《魏书·李冲传》:“本所以多置官者,虑有令僕闇弱,百事稽壅,若明独聪专,则权势大併。”《新唐书·刘洎…
营壅 [ yíng yōng ]
军营的屏障。
蔽壅 [ bì yōng ]
(一)、蒙蔽。(二)、阻塞障隔。
梗壅 [ gěng yōng ]
淤塞。
培壅 [ péi yōng ]
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护其根系,促其生长。
停壅 [ tíng yōng ]
停滞积压。
滞壅 [ zhì yōng ]
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
川壅必溃 [ chuān yōng bì kuì ]
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口壅若川 [ kǒu yōng ruò chuān ]
比喻禁舆论之害。
气壅如痰 [ qì yōng rú tán ]
气壅如痰指胞睑之内常有白沫稠粘之物,其状似痰沫的病症,属眼科疾病,类似于今天眼科的“伪膜性结膜炎”,证属脾肺湿…
障壅 [ zhàng yōng ]
阻挡。《吕氏春秋·君守》:“离世别羣而无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 高诱 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能自卑谦…
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 shuǐ yōng ér kuì,shāng rén bì duō ]
壅:堵塞;溃:河堤决口。河水一旦决口,伤害的人必然更多。比喻拒绝纳谏,堵塞言路,所带来的害处会更大。
头壅 [ tóu yōng ]
方言。第一次所施的肥料。 茅盾 《水藻行》三:“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
蹈壅 [ dǎo yōng ]
见“ 蹈雍 ”。
阏壅 [ è yōng ]
谓阻滞,不能推行。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二:“昔者, 仲尼 嘆王化之閼壅,慨然称曰:‘苟有用我…
烦壅 [ fán yōng ]
(1).积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至如官曹案牘,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餘裕。”(2).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