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靡 [ míng mí ]
鲜明华丽。
蕲茝 [ qí chǎi ]
靡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靡芜》。
靡然从风 [ mǐ rán cóng fēng ]
靡然从风(靡然從風) 同“ 靡然向风 ”。 明 李贽 《答马历山书》:“然非 龙谿先生 五六十年守其师説,不少改变,…
靡然成风 [ mí rán chéng fēng ]
mǐ rán chéng fēng 靡然成风(靡然成風) 同“ 靡然向风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靡膴 [ mí wǔ ]
无法度。《诗·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 郑玄 笺:“膴,法也。”一说,谓不多。 陆德明 释文:“靡膴……
靡所适从 [ mí suǒ shì cóng ]
mǐ suǒ shì cóng 靡所适从(靡所適從) 不知何所依从。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减削太苛…
靡靡之声 [ mǐ mǐ zhī shēng ]
靡靡之声(靡靡之聲) 同“ 靡靡之音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靡靡之响 [ mǐ mǐ zhī xiǎng ]
释义 义参「靡靡之音」。见「靡靡之音」条。
旗靡辙乱 [ qí mí zhé luàn ]
qí mǐ zhé luàn 旗靡辙乱(旗靡轍亂) 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之死靡他 [ zhī sǐ mǐ tā ]
之死靡他 同“ 之死靡它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 明 李贽 《崑崙奴…
陁靡 [ tuó mí ]
形容地势斜长而又绵延不断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平原广泽,登降陁靡。”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陁…
怡悆 [ yí yù ]
喜乐。 南朝 宋 鲍照 《松伯篇》:“明发靡怡悆,夕归多忧虞。”
幼风 [ yòu fēng ]
靡靡之音。
靡然乡风 [ mí rán xiāng fēng ]
mǐ rán xiàng fēng 靡然乡风(靡然鄉風) 见“ 靡然向风 ”。
柔靡 [ róu mí ]
柔弱委靡。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故文章柔靡,风俗巧伪。”明 唐顺之《送陆训导序》:“海盐 故滨海之沃,而柔…
媮靡 [ yú mí ]
靡衣媮食。亦指奢侈的生活。明 归有光《送昆山县令朱侯序》:“江 南诸郡县土田肥美,多秔稻,有江海陂湖之饶……俗好媮靡…
靡靡之音 [ mǐ mǐ zhī yīn ]
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极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
多哇 [ duō wā ]
犹靡靡之音。
胥靡 [ xū mí ]
(一)、古代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亦为刑罚名。《墨子·天志下》:“民之格者则劲拔(杀)之,不格者则係操(纍)而归,丈夫…
风驰草靡 [ fēng chí cǎo mǐ ]
fēng chí cǎo mí 风驰草靡(風馳草靡) 见“ 风行草靡 ”。
委靡 [ wěi mǐ ]
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神志委靡。委靡不振。也作萎靡。
分免 [ fèn miǎn ]
分明劝勉也。《管子·侈靡》:「是为十禺,分免而不争,言先人而自后也。」注:「明劝勉而与之。」
消靡 [ xiāo mí ]
(1).溃散。《后汉书·伏隆传》:“ 大肜 、 高胡 望旗消靡, 铁脛 、 五校 莫不摧破。”(2).消磨。 宋 王…
所向皆靡 [ suǒ xiàng jiē mí ]
所向皆靡 见“ 所向披靡 ”。
靡敝 [ mí bì ]
(一)、亦作“靡弊”。亦作“靡币”。亦作“靡獘”。残破,凋敝。《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