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 [ shān lóng ]
(一)、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二)、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袞服。
比屋而封 [ bǐ wū ér fēng ]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旌甄 [ jīng zhēn ]
表彰选拔。陈垣《史讳举例》卷一:“中平 五年 张纳《功德叙》曰:‘旌甄秀异’,是不避 秀。”
建麾 [ jiàn huī ]
(一)、建,树立;麾,旌旗。(二)、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国,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长官。
泉台 [ quán tái ]
(一)、墓穴。(二)、黄泉;阴司: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诗)。
小绥 [ xiǎo suí ]
古代诸侯田猎时所立的旗旌。《礼记·王制》:“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 孙希旦 集解:“小绥,诸侯田猎所…
黄麟 [ huáng lín ]
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因其身上鳞片闪耀金色,故称。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王君 出城,尽将百官从行,唯乘一黄麟…
谛语 [ dì yǔ ]
真实无谬的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有諦语,分付与汝,劳心记着。”
幢节 [ zhuàng jié ]
(1).旗帜仪仗。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久待尊罍临 铁瓮 ,又从幢节镇 金陵 。”《新唐书·韦昭度…
頫囟 [ fǔ xìn ]
磕头。《西游记.第五回》:「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頫囟启奏。」
旌捷旗 [ jīng jié qí ]
告捷的旗子。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正是眼观旌捷旗,耳听好消息。”
冶女 [ yě nǚ ]
装饰华丽的女子。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文旌 [ wén jīng ]
有文彩的旌旗。古时贵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称人行旅的敬辞。
油旌 [ yóu jīng ]
古代一种军旗。唐 元稹《赠李十一》诗:“淮水 连年起战尘,油旌三换一何频。”
步虚坛 [ bù xū tán ]
道士唱经礼赞的高坛。 后蜀 鹿虔扆 《女冠子》词:“步虚坛上,絳节霓旌相向。”参见“ 步虚 ”。
赤麻 [ chì má ]
(一)、红色麻丝。古代符节上的装饰物。《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顓赏,节以顓杀。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
氂牛 [ máo niú ]
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
扭扭屹屹 [ niǔ niǔ yì yì ]
躯体扭动貌。《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化作蚯蚓,在水田中扭扭屹屹走的。”
灵旛 [ líng fān ]
(一)、亦作“灵幡”。佛教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道士用以招请神灵的旌旗。(二)、招魂幡。
枕草 [ zhěn cǎo ]
(一)、古代丧礼,孝子枕卧草上以表哀悼。《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
赐篆 [ cì zhuàn ]
皇帝给以题篆字。宋 苏轼《谢宣召入院状》之一:“玉堂赐篆,仰 淳化 之弥文;宝带重金,佩 元丰 之新渥。”《续资治通…
恤赠 [ xù zèng ]
抚恤封赠。《宋史·隐逸传上·魏野》:“国家举旌赏之命,以辉丘园;申卹赠之恩,用慰泉壤。”
青佩 [ qīng pèi ]
(一)、亦作“青佩”。青色玉佩。(二)、犹佩青。佩带青色印绶。借指佩带青绶的人,指贵官。(三)、见“青珮”。
青年体 [ qīng nián tǐ ]
青年体,网友们用五花八门的爆笑对比图做成“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2B青年”的格式。普通青年…
琅璁 [ láng cōng ]
玉相击声。 元 揭傒斯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珮琅璁。”
【词语拼音】qīng jīng
【词语解释】(一)、见“青雀旌”。
(二)、青色的旗帜。木青色主生,故可作为投降不杀标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张玄稔 ﹞以状白 承训,约期杀贼将,举城降,至日请立青旌为应。”胡三省 注:“木行色青,木主生,使立青旌,以示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