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楷草 [ dīng zhēn kǎi cǎo ]
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贫丁 [ pín dīng ]
贫苦的人丁。《清史稿·世祖纪一》:“﹝ 顺治 十四年八月﹞丁酉,賚八旗贫丁。”
双丁 [ shuāng dīng ]
(一)、一家之内的两个成年男子。《宋史·食货志上四》:“於是百姓舍己熟田而耕官生田,或远数百里徵呼以来,或名双丁而役…
涂丁膏 [ tú dīng gāo ]
涂丁膏--由隔年葱白(如无,新葱切作片子研烂亦可)、白沙蜜(如无,新蜜亦得)组成。
绝诗 [ jué shī ]
即绝句。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卢 相 多逊 在朝行时,将歷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誌,理体、事务、沿革、…
丁令 [ dīng líng ]
(一)、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
猛哥丁 [ měng gē dīng ]
亦作“猛趷丁”。亦作“猛割丁”。突然。
八千卷楼 [ bā qiān juàn lóu ]
清杭州丁国典藏书楼名。丁氏因慕其远祖宋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名。至其孙丙,搜罗益富,又增建后八千卷楼与小八千卷楼;别辟…
侍丁 [ shì dīng ]
古代留侍父母的丁男。《隋书·炀帝纪上》:“篤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賙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唐六…
百衲衣 [ bǎi nà yī ]
(一)、袈裟,因用许多长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二)、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
补丁 [ bǔ ding ]
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打补丁。补丁摞补丁。
丁公藤 [ dīng gōng téng ]
通草的别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
稀釋劑 [ xī shì jì ]
一种用来稀释浓度的混合溶剂。其成分是由甲苯、乙基醋酸、丁基醋酸等组成,除可稀释涂料外,也可用作除垢剂。
丁黄 [ dīng huáng ]
壮男为丁,幼为黄。《唐律·户婚上·丁黄》释文:「按,礼,状为丁,幼为黄,衰为老。」
未识一丁 [ wèi shí yī dīng ]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暖胃丸 [ nuǎn wèi wán ]
名称:暖胃丸 组成:硫黄1两,白矾(制炒)1两,丁香1两,茴香1两,木香1两,半夏2两。
踢串 [ tī chuàn ]
古代服饰。一种束腰的带子,在肚子前成丁字形,竖的一条垂于裆下,可以踢起,故名。
有氧拉丁 [ yǒu yǎng lā dīng ]
有氧拉丁采用传统的拉丁步伐为主,其音乐则较为舒缓,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呼吸吐纳,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有氧拉丁最大的特点…
丁定规 [ dīng dìng guī ]
丁字形之制图用定规。见「丁字尺」条。
丁主 [ dīng zhǔ ]
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
丁冬 [ dīng dōng ]
◎ 丁冬 dīngdōng[tinkle] 象声词。丁当声,丁丁作响,形容金属、玉器碰撞的声音,也作丁东、 叮咚鼓声…
芽球 [ yá qiú ]
芽球的形成是中胶层中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住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
丁推 [ dīng tuī ]
少壮之意,丁稚之别称。丁乃丁年,推字不通,应改稚字。盖唐以大帝讳避之,损其点画也。见「丁稚」条。宋、宋敏求《春明退朝…
顺丁橡胶 [ shùn dīng xiàng jiāo ]
一种合成橡胶。为丁二烯在有机溶剂中借催化剂的作用生成的。和其他种橡胶混合使用,可用来制造轮胎、运输带等。
丁傅 [ dīng fù ]
汉哀帝之外戚丁氏与傅氏也。《汉书·外戚·定陶丁姬传》:「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