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流 [ yì liú ]
亦作“异流”。1.水分开流动。比喻不相来往。《三国志·蜀志·杜微传》:“服闻德行,飢渴歷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覯。” …
白鹿皮币 [ bái lù pí bì ]
即白鹿币。《汉书·食货志下》:“上与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
大异其趣 [ dà yì qí qù ]
表现得大不相同、差异很大,可以指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也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也可指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态…
变异 [ biàn yì ]
(一)、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二)、泛指跟以前的情况相比发生…
形影自吊 [ xíng yǐng zì diào ]
形影自吊(形影自弔) 同“ 形影相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块然一老鰥,形影自弔。”
伐异党同 [ fá yì dǎng tóng ]
伐异党同(伐異黨同) 谓联合观点或利益相同的人以攻击异己。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道之歧出不统久矣。 …
不异 [ bù yì ]
没有差别;等同。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虽歷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 唐 杜甫 《兵车行》:“况復 秦 兵耐苦…
习相远 [ xí xiāng yuǎn ]
习: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讽述 [ fěng shù ]
传诵。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此言诡异,闻者惊骇,然亦不能实然否,相随观读讽述以谈。”
相辑 [ xiāng jí ]
彼此和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南北异性,深恐兵与民未必相安,即兵与兵亦未必相辑,纷扰必甚,…
同分异构体 [ tóng fēn yì gòu tǐ ]
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如乙醇和甲醚。
韩风 [ hán fēng ]
古人名。善相马。《淮南子·齐俗训》:“ 伯乐 、 韩风 、 秦牙 、 管青 ,所相各异,其知马一也。” 高诱 注:“…
文异 [ wén yì ]
(1).文彩奇异。《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王夫之 通释:“其衣文采殊异,而以豹皮为饰也。”一说以为…
悬符 [ xuán fú ]
遥相符合。《明史·邵经邦传》:“兹者正阳之月,有日食之异。质诸《小雅·十月》之篇,变象悬符。”
汀濆 [ tīng pēn ]
水涯,水滨。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诗:“出没同洲岛,栖泊异汀濆。”
款讬 [ kuǎn tuō ]
诚意结交。《北史·卢同传》:“初 同 之为黄门也,与 节閔帝 俱在门下, 同 异其为人,素相款託。”
争奇斗艳 [ zhēng qí dòu yàn ]
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各式时装争奇斗艳。
成败 [ chéng bài ]
成功与失败;胜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成败在此一举
相质 [ xiāng zhì ]
彼此质询;对质。《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相质,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刺,三曰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沦落人 [ lún luò rén ]
流落异乡的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失意、落魄的人。如:「家道中落,他顿时成了身…
因利制权 [ yīn lì zhì quán ]
因:依据,凭借;权:权变。因时因事而异而变通方法。指依据利害得失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贰音 [ èr yīn ]
异音;不同的声音。 晋 陆机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孩不贰音,抱或同襁。抚髫并育,携手相长。”
暌异 [ kuí yì ]
(一)、相抵触,不一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鼎 因曰:‘臣始初与 张浚 如兄弟,近因 吕祉 辈离间,遂…
姿状 [ zī zhuàng ]
形貌。《南齐书·刘瓛传》:“ 瓛 姿状纤小,儒学冠於当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姿状正与, 颖士 相…
孾孺 [ yīng rú ]
幼儿。 前蜀 贯休 《闻无相道人顺世》诗之四:“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孾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异人·黄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