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笏 [ yá hù ]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厄滞 [ è zhì ]
艰难阻塞。前蜀 杜光庭《莫庭乂周天醮词》:“又恐辰耀所临,行年所歷,因其厄滞,以构灾衰。”
遑安 [ huáng ān ]
安闲;安逸。晋 束晳《补亡诗·南陔》:“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前蜀 杜光庭《众补修三会醮词》:“臣等数年以来,於下会…
发齐 [ fā qí ]
古代结婚时,父先为子行以酒祭神之礼,然后命之迎亲。也称发醮。《荀子·礼论》:“昏之未发齐也,太庙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
馆甥 [ guǎn shēng ]
《孟子·万章下》:“舜 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赵岐 注:“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贰行 [ èr xíng ]
(一)、行为前后不一致。语本《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宋陈师道《<送邢居实>序》:“於是明古之制,与…
焚荐 [ fén jiàn ]
烧香祭献。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大王为鹤降醮彭女观词》:“玄坛蘙薈,久无焚荐之踪;林木阴森,果致感通之事。”
贰音 [ èr yīn ]
异音;不同的声音。 晋 陆机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孩不贰音,抱或同襁。抚髫并育,携手相长。”
摹打 [ mó dǎ ]
谓以纸覆于金石器物的铭刻上,铺毡捶击,然后用绵包醮墨,打印出铭刻的文字或图画。
瑕咎 [ xiá jiù ]
过失,罪过。 前蜀 杜光庭 《胡璠尚书地网醮词》:“注延生之籙,锡以福祥;焚积罪之书,赦其瑕咎。”
贰虑 [ èr lǜ ]
二心;三心二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公孙鞅 之事 孝公 也,极力无贰虑,尽公而不顾私。”
伪许 [ wěi xǔ ]
表面允许也。《南史·宋武帝纪》:「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以为副贰,帝伪许焉。」
暴灭 [ bào miè ]
犹暴蔑。《左传·昭公九年》:“自 文 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 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
功德 [ gōng dé ]
(一)、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功德。(二)、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活动:做功德。
贰离 [ èr lí ]
离,指日,喻天子。贰离,谓储君、太子。语本《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离为日,日为…
帘试 [ lián shì ]
宋 代吏部补选缺官,凡中选者除同进士出身及恩科人员外,皆须赴吏部长贰厅前之考试,以防代笔之弊,谓之“帘试”。宋 洪迈…
廉空 [ lián kōng ]
查看有无缺少。廉,通“ 覝 ”。《文选·张衡<西京赋>》:“膳夫驰骑,察贰廉空。” 薛综 注:“察、廉,皆视也……空…
覘候 [ chān hòu ]
侦察打听。《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
誓死不贰 [ shì sǐ bù èr ]
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大红日子 [ dà hóng rì zi ]
犹言快活日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们好些时没有大红日子过了,不打他的醮水还打那个!”
贰尹 [ èr yǐn ]
指 唐 代州府副职少尹。少尹,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故称。后亦作为县令副职县丞的别称。
完功 [ wán gōng ]
完成功德。指法事完毕。 洪深 《五奎桥》:“天快亮,道士们打醮怕要完功,现在只怕是念着最后一卷经了。”
人臣无外交 [ rén chén wú wài jiāo ]
谓臣子无君命不得私觌他国君臣。《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注:「私觌,是外交也。」
旨义 [ zhǐ yì ]
旨意。《新唐书·选举志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参见“ 旨意 ”。
隐窃 [ yǐn qiè ]
窃窃私语。《宋书·颜延之传》:“及闻否论,则处彰离贰,附会以从风,隐窃以成衅,朝吐面誉,暮行背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