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梨 [ shé lí ]
高僧,也泛指僧。[阿阇梨之省,梵ācārya]
落发 [ luò fà ]
剃掉头发(出家做僧尼):落发为僧。
脱缁 [ tuō zī ]
僧人死亡的别称。僧人服缁,故名。
诃宅迦 [ hē zhái jiā ]
药汁名。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下:“予尝閲《华严经》第七十八卷,有药汁名訶宅迦,人或得之,以其一两变十两,铜番成…
佛法僧 [ fó fǎ sēng ]
(一)、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三宝”。(二)、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
僧腊 [ sēng là ]
僧尼受戒后的年岁。唐 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僧腊阶前树,禪心江上山。”明 宋濂《孤峰德公塔铭》:“世寿七十…
僧钟 [ sēng zhōng ]
(一)、见“僧鐘”。(二)、亦作“僧钟”。寺钟。
披缁 [ pī zī ]
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
巡锡 [ xún xī ]
指僧人云游。锡,指僧人的锡杖。
削发披缁 [ xuē fà pī zī ]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僧格 [ sēng gé ]
(1).指僧人风格、格调。 唐 薛能 《赠源寂禅师》诗:“门禪从 北祖 ,僧格似 南朝 。”(2).僧阁,僧楼。格,…
僧录 [ sēng lù ]
管理寺院之官。唐文宗开成中,始置左右僧录。见「僧录司」条。《参玄语录》:「元魏以沙门僧显为京师统,隋分置十统,唐罢统…
三千威仪 [ sān qiān wēi yí ]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门者,具…
僧伽藍 [ sēng qié lán ]
胡语音译。谓佛教僧团所住的林苑。一般指佛教寺院。《四分律.卷一九》:「舍夷城中诸妇女俱梨诸女人,持饮食至僧伽蓝中供养…
僧中鸾凤 [ sēng zhōng luán fèng ]
僧侣中之英杰者。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僧》:「僧中鸾凤,光统律师,流支三藏。」
老衲 [ lǎo nà ]
年老的僧人,也用作老僧人的自称。
口回 [ kǒu huí ]
犹改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时,有 王臺 僧 真宝 ,与其徒习武事於山中。 钦宗 召对…
瓶钵 [ píng bō ]
(一)、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二)、指僧人化缘。(三)、指僧人。
僧伽梨 [ sēng qié lí ]
亦作“僧迦梨”。亦作“僧伽棃”。梵语的译音。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
缁黄 [ zī huáng ]
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乾屎橛 [ qián shǐ jué ]
即厕筹。拭粪的小竹木片。佛家比喻至秽至贱之物。《景德传灯录·义玄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便打,云:…
山衲 [ shān nà ]
(一)、僧侣的衣服。(二)、借指山中的僧人。
僧衲 [ sēng nà ]
(一)、亦作“僧纳”。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
僧只户 [ sēng zhī hù ]
北魏之制,谷物输纳于僧曹内也。《魏书·释老志》:「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只户,粟为僧…
寒衲 [ hán nà ]
(一)、单薄的僧衣。(二)、代指贫苦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