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和仙膏 [ chōng hé xiān gāo ]
冲和仙膏属中医方剂范畴。
搭脉 [ dā mài ]
切脉。中医的一种诊断方法。
成方 [ chéng fāng ]
现成的药方(区别于医生诊病后所开的药方)。
大小方脉 [ dà xiǎo fāng mài ]
中国古医学旧分十三科,治大人杂病的称大方脉,治小孩病的称小方脉(即小儿科)。合称“大小方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黄昏汤 [ huáng hūn tāng ]
中医古方汤剂名。治肺痈病。
七方十齐 [ qī fāng shí qí ]
泛指中医的各种方剂。齐,方剂。清钱谦益《范司马参机奏疏序》:“良医之治病,有剂有本。治标者,寒热补泻,七方十齐,可以…
走方郎中 [ zǒu fāng láng zhōng ]
串村走巷行医的江湖医生。《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请是请过一个走方郎中瞧过,亦要什么十五块钱包医。”夏丏尊叶圣陶《文…
方技略 [ fāng jì lüè ]
《汉书艺文志》六略中的一部分。六略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方技略…
方脉 [ fāng mài ]
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钱到则虽乳臭小儿,庸鄙粗材,不识方脉,不识医书,姓名亦皆上榜。…
坐堂医 [ zuò táng yī ]
坐堂医,一个小小的门诊内,老中医坐在药房内即可为患者望、闻、问、切,开方子抓药,方便实惠。2001年中医坐堂医这一传…
孙思邈 [ sūn sī miǎo ]
(581-682)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患病,刻意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
卫生局 [ wèi shēng jú ]
卫生局是地方各级医院的主管部门。下设办公室、医政科、健教所、爱卫会等职能部门,分管食品卫生,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医疗事…
肝家 [ gān jiā ]
中医称肝脏。《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四·逍遥散》:“﹝逍遥散﹞治肝家血虚火旺。”《红楼梦》第十回:“左关沉伏者,乃肝…
伏梁丸 [ fú liáng wán ]
中医方剂的名称,用于治疗“伏梁”病。
神圣工巧 [ shén shèng gōng qiǎo ]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方术 [ fāng shù ]
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方技。
脉诊 [ mài zhěn ]
中医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局方 [ jú fāng ]
本指 宋 太医局所定之药方,后亦泛称一般通用的方剂。
玉函方 [ yù hán fāng ]
(一)、医书名。(二)、泛指具有奇效的验方。
圣手 [ shèng shǒu ]
指某些方面技艺高超的人:国医圣手。
世医 [ shì yī ]
世代行医的人。语出《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汉书·游侠传·楼护》:“父世医也, 护 少随父为医 长…
望色 [ wàng sè ]
中医诊病方法之一。望气色以察病情。
嗝愈散 [ gé yù sàn ]
中医治疗顽固性打嗝、原因不明打嗝的经典方剂,由山西名医陈志谦大夫所创。
无病自炙 [ wú bìng zì zhì ]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脉案 [ mài àn ]
中医对病症的断语,一般写在处方上。
【词语拼音】yī fāng
【词语解释】(一)、医生和方士。《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二)、医术,医道。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医方之事,取妙极难。”《通志·总序》:“医方则有脉经,有灸经,有本草,有方书,有炮炙,有病源,有妇人,有小儿。”
(三)、医书;医疗处方。《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祖 道幼,常以母疾,遂览医方,因而究极,时号名医。”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 閲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乃詔不得笞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人家请了 上海县 官医来,评论他的医方,指出他药不对症的凭据,便要去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