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牍 [ zòu dú ]
(一)、书写奏章的简牍。(二)、犹奏章。
傅奏 [ fù zòu ]
敷奏;奏陈。《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傅奏其勇。”《汉书·宣帝纪》:“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
奏书 [ zòu shū ]
(一)、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
笙管乐 [ shēng guǎn yuè ]
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合奏 [ hé zòu ]
器乐演奏形式之一。常将多种乐器按不同种类分为几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同演奏某一乐曲。如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
理乐 [ lǐ lè ]
(一)、练习奏乐;奏乐。(二)、整理古《乐》经。
奏荐 [ zòu jiàn ]
(一)、犹奏荫。(二)、上奏朝廷,荐举官员。
背谱 [ bèi pǔ ]
演奏音乐或指挥演奏时不看乐谱。
奏明 [ zòu míng ]
(一)、奏陈明白。(二)、犹齐明。奏,通“凑”。
奏上 [ zòu shàng ]
(一)、奏陈天子。(二)、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章表 [ zhāng biǎo ]
(一)、奏章,奏表。(二)、标记;象征。(三)、犹表彰。
按章 [ àn zhāng ]
(一)、根据奏章进行查处。(二)、弹劾的奏章。
断奏 [ duàn zòu ]
不连贯的,不连接的演奏方式(如乐器的演奏)
徒裼 [ tú tì ]
犹徒裎。《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参见“ 徒裎 ”。
弹奏 [ tán zòu ]
(一)、用手指或器具演奏(某种乐器):弹奏钢琴。弹奏冬不拉。(二)、向帝王检举官吏的罪状或过失。
笺奏 [ jiān zòu ]
(一)、同“牋奏”。古代文书的一种,属章奏一类。(二)、牋奏:书札、奏章。《后汉书·胡广传》:“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牋…
天尊 [ tiān zūn ]
道教徒对所奉神仙的尊称;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高徒 [ gāo tú ]
水平高的徒弟,泛指有成就的学生:严师出高徒。
不协 [ bù xié ]
不一致;不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南史·何尚之传》:“ 义真 与司徒 徐羡之 …
齐奏 [ qí zòu ]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促调 [ cù diào ]
节奏急促的曲调。 晋 张协 《七命》:“器举乐奏,促调高张。”
官徒 [ guān tú ]
(1).官府的事宜。《管子·七法》:“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官徒毁。” 尹知章 注:“官者既不以德进,但以货成…
和奏 [ hé zòu ]
和谐地演奏。《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宋史·乐志九》:“祝辞亦陈,和奏斯徧。”
徒驭 [ tú yù ]
徒御。
出徒 [ chū tú ]
学徒工期满学成;出师:我刚进厂两年,还没出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