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书 [ diào shū ]
吊祭的文书;祭文。
芳颜 [ fāng yán ]
美称他人之容颜。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宋 柳永 《小镇西》词:“意中有…
设奠 [ shè diàn ]
陈设祭品,祭奠。
埋铭 [ mái míng ]
墓铭。古代墓志铭埋于地下,故名。
庐茔 [ lú yíng ]
庐墓。指守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泛祭 [ fàn jì ]
亦作“氾祭”。古人祭食之礼,祭品各置其处。如果不按规定分置,而是远散祭品,即谓“汎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叔…
祭土 [ jì tǔ ]
祭祀土地神,祭祀社神。《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何休 注:“土谓社也。”
堕祭 [ duò jì ]
古祭礼名。《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 郑玄 注:“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者。”参见“ 绥祭 ”。
墓纸 [ mù zhǐ ]
是清明等节日扫墓时压在坟墓上的纸钱。
饯尸 [ jiàn shī ]
袝祭时献酒给代表死者受祭的尸。古代一种祭礼。
春祭 [ chūn jì ]
(1).春季宗庙、宗祠之祭。《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穀梁传·桓公八…
青松宅 [ qīng sōng zhái ]
指坟墓。因古时墓地多植松柏,故称。
盗墓 [ dào mù ]
挖掘坟墓,盗取随葬的东西:盗墓贼。
禳禜 [ ráng yíng ]
犹禳祭。祭神却病。
百达柱 [ bǎi dá zhù ]
古代高官墓前表示墓主身分的华表。
祝币 [ zhù bì ]
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
虞祭 [ yú jì ]
古祭名。既葬之后的祭祀。
齍盛 [ zī shèng ]
祭品。指盛在祭器内的黍稷。
正祭 [ zhèng jì ]
首日之祭。与次日绎祭相对。
上墓 [ shàng mù ]
扫墓。 宋 王溥 《唐会要·寒食拜埽》:“ 开元 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勅:‘寒食上墓,礼经无闻,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
佐食 [ zuǒ shí ]
(一)、陪同进餐;劝食。(二)、古代祭祀中担任进献祭品,助尸享用者。尸,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活人。
墓庐 [ mù lú ]
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明 刘基 《陈司户墓志铭》:“里有墓庐,为强暴夺取,我资…
内祭祀 [ nèi jì sì ]
古代王后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周礼·天官·女祝》:“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祠之事。” 郑玄 注:“内祭祀六…
八宝山 [ bā bǎo shān ]
北京最著名的公墓。代指坟墓和死亡。
睇墓团 [ dì mù tuán ]
一群集中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墓园看墓的人,因为墓地热销,墓园方面提供各种优惠,参加者可以搭免费车食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