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令 [ zhèng lìng ]
(一)、即使;纵使。宋 陆游《示子遹》诗:“元 白 纔倚门,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二)、正常的…
令正 [ lìng zhèng ]
旧时以嫡妻为正室,令正为尊称对方的嫡妻。
当令 [ dāng lìng ]
合时令:现在是伏天,西瓜正当令。
浩气凛然 [ hào qì lǐn rán ]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月要 [ yuè yào ]
每月收支的总帐。《周礼·天官·宰夫》:“月终,则令正月要。” 贾公彦 疏:“月终则令正月要者,谓月终则令羣吏正其月要…
阁正 [ gé zhèng ]
同“閤正”。宋 朱熹《与柯国材书》:“阁正孺人,令郎各安佳。”一本作“閤正”。
时蔬 [ shí shū ]
正当时令的蔬菜:新鲜时蔬。
君子之风 [ jūn zǐ zhī fēng ]
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
凛凛不可犯 [ lǐn lǐn bù kě fàn ]
严正而令人敬畏,不容侵犯。
正当时 [ zhèng dāng shí ]
正在合适的时令: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下令 [ xià lìng ]
下达命令,尤其根据正式的或强制的法规的命令法庭决议下令把那些人接到法庭审讯发布命令下令举行罢工
宣布 [ xuān bù ]
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宣布命令。
风令 [ fēng lìng ]
谓政令正确。旧时以风为天地之号令,能动物通气,故为之比。
节令 [ jié lìng ]
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节令不正。端午节吃粽子,应应节令。
稍息 [ shào xī ]
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队伍或个人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姿势
发号吐令 [ fā hào tǔ líng ]
fā hào tǔ lìng 发号吐令(發號吐令) 同“ 发号施令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
试令 [ shì lìng ]
谓试用的县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二:“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
神色凛然 [ shén sè lǐn rán ]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正义凛然 [ zhèng yì lǐn rán ]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紫微令 [ zǐ wēi lìng ]
唐代中书令的别称。《新唐书·百官志二》:“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姚崇 为紫微令。”《初学记》卷十一“中书令”:“唐…
火所 [ huǒ suǒ ]
发生火灾的地方。《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
能生正见 [ néng shēng zhèng jiàn ]
发起正见,无有疑惑,共同此见,令他欢喜。
不令而行 [ bù lìng ér xíng ]
不须命令而在下者自会正直。盖受感化故。
立定 [ lì dìng ]
(一)、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正在行进的队伍(也可以是一个人)停下并立正。(二)、站稳:立定脚跟。(三)、牢固地确定:…
令宿 [ lìng xiǔ ]
宿于王宫以守卫也。《周礼·天官·宫正》:「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注:「令宿,宿卫王宫。」
【词语拼音】zhèng lìng
【词语解释】(一)、即使;纵使。宋 陆游《示子遹》诗:“元 白 纔倚门,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二)、正常的时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气令微甚歌》“重感於邪証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
(三)、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荀子·非相》:“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王先谦 集解“正,或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