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掾 [ shǒu yuàn ]
属官之首。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歷 正平 尉, 汾州 司法参军, 陕州 大都督府兵曹,终於 太原府…
飘风戏月 [ piāo fēng xì yuè ]
搞出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金瓶梅.第二回》:「专一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娶到家中,稍不中意,就令媒人卖了。」
扫兴 [ sǎo xìng ]
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别说扫兴的话。令人十分扫兴。你要不去,岂不扫了大伙儿的兴。
隧正 [ suì zhèng ]
周 代郊外五县之地为“隧”。一隧之长为“隧正”。隧,通“遂”。《左传·襄公七年》:“叔仲昭伯 为隧正,欲善 季氏,而…
纂服 [ zuǎn fú ]
继承职务。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 文宗 纂服,三年冬,上表以大臣未识天子,愿朝正月。制曰:‘…
重禁 [ zhòng jìn ]
严峻的禁令。《管子·正世》:“故圣人设厚赏,非侈也;立重禁,非戾也。”《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三国志·吴志…
斗嚻 [ dòu xiāo ]
亦作“鬭嚻”。争斗喧闹。《周礼·地官·司虣》:“司虣掌宪市之禁令,禁其鬭嚻者与其虣乱者。”孙诒让 正义:“鬭嚻谓争鬭…
逴覆 [ chuō fù ]
查勘,检察。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拆》:“《晋令》,成帝 元年四月十七日甲寅詔书云:‘火节度七条云:火发之日,诣火所…
斗嚣 [ dòu xiāo ]
亦作“鬭嚻”。争斗喧闹。《周礼·地官·司虣》:“司虣掌宪市之禁令,禁其鬭嚻者与其虣乱者。”孙诒让 正义:“鬭嚻谓争鬭…
佛法三昧 [ fó fǎ sān mèi ]
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即将心定…
传令 [ chuán lìng ]
传达命令:传令兵。司令部传令嘉奖。
柴桑翁 [ chái sāng wēng ]
(一)、指 晋 陶潜。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故称。宋 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
饶口令 [ ráo kǒu lìng ]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
春王 [ chūn wáng ]
指正月。按《春秋》体例,鲁 十二公之元年均应书“春王正月公即位”,有些地方因故不书“正月”二字,后遂以“春王”指代正…
科治 [ kē zhì ]
犹处理。《魏书·释老志》:“神龟 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任城王 澄 奏曰……如今年正月赦后造者(指佛寺),求依僧制…
上谕内阁 [ shàng yù nèi gé ]
书名。一百五十九卷。清和硕亲王允禄等奉敕编。收录雍正元年至十三年之上谕。见《四库提要·史部·诏令奏议类》。
鄣护 [ zhāng hù ]
保护。《魏书·甄琛传》:“《周礼》虽有川泽之禁,正所以防其残尽,必令取之有时。斯所谓鄣护虽在公,更所以为民守之耳。”
安公子 [ ān gōng zǐ ]
(一)、隋宫中乐曲名,唐教坊曲名。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唐崔令钦《教坊记》。(二)、词牌名。双调,有八十字、一○六…
叱令 [ chì lìng ]
呵斥责令;喝令:叱令退出。叱令匪徒放下武器。
申令 [ shēn lìng ]
下令;命令:申令全国。
发令 [ fā lìng ]
发出命令或口令:发令枪。发令开火。
祭献 [ jì xiàn ]
祭祀供奉。《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苏州 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
雕撰 [ diāo zhuàn ]
雕刻与撰写。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书<五代史·马缟传>后》:“陆深《燕閒録》引 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
指令预取 [ zhǐ lìng yù qǔ ]
为一种技术,用以最小化处理机花费在等待指令由记忆体中提取指令的时间。作法是先将跟随在目前的正在执行指令之后的指令放在…
真刑 [ zhēn xíng ]
正式判刑。《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二年》:“请除岁合度人外,非时更不度人,仍令自今毋得收曾犯真刑及文身者係籍。”
【词语拼音】zhèng lìng
【词语解释】(一)、即使;纵使。宋 陆游《示子遹》诗:“元 白 纔倚门,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二)、正常的时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气令微甚歌》“重感於邪証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
(三)、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荀子·非相》:“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王先谦 集解“正,或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