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责 [ biān zé ]
用鞭子抽打并责备询问。
鞭督 [ biān dū ]
(一)、谓鞭笞加以责罚。古代一种轻刑。(二)、鞭策督责。
谴笞 [ qiǎn chī ]
责其罪而鞭挞之。
鞭杖 [ biān zhàng ]
亦作“鞕杖”。古代刑罚之一。以鞭、杖责罚人。
责打 [ zé dǎ ]
旧时以鞭抽板打等惩处责罚犯过失的子女或臣民。
罚抶 [ fá chì ]
鞭刑。《新唐书·高适传》:“官吏惧谴,责及隣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惩罚 [ chéng fá ]
惩戒;责罚;处罚惩罚坏人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看到许多可怜的奴隶正在鞭打惩罚自己
供饼 [ gòng bǐng ]
1.谓充作菜饭请客之饼糕也。《唐书·高元裕传》:「中人责峡名驿吏供饼恶,鞭之。」
暴抶 [ bào chì ]
残暴地鞭打。指酷刑。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
执鞭随镫 [ zhí biān suí dèng ]
执鞭随镫(執鞭隨鐙) 见“ 执鞭坠鐙 ”。
鞭长不及 [ biān cháng bù jí ]
鞭长不及(鞭長不及) 见“ 鞭长不及马腹 ”。
鞭扑 [ biān pū ]
(一)、见“鞭扑”。(二)、亦作“鞭朴”。亦作“鞭扑”。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
鞭墓戮尸 [ biān mù lù shī ]
鞭,鞭打;戮,杀戮。
鞭捶 [ biān chuí ]
(一)、鞭子。(二)、鞭打。
马鞭 [ mǎ biān ]
驱使坐骑用的鞭子,泛指赶牲口的鞭子。也叫马鞭子。
着鞭 [ zhuó biān ]
鞭打,用鞭子赶。
荆革 [ jīng gé ]
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鞭鞑 [ biān dá ]
用鞭子抽打。如:「顽皮的小弟常遭父亲鞭鞑。」也作「鞭打」。
走马扬鞭 [ zǒu mǎ yáng biān ]
走马:平地上骑着马走。扬鞭:挥着鞭子。骑着马走,挥着马鞭加速。
鞭墓 [ biān mù ]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棰策 [ chuí cè ]
(一)、鞭子。(二)、箠策:赶马的鞭杖。
鞭楚 [ biān chǔ ]
刑具。鞭子和刑杖。引申为鞭打。
鞭约近里 [ biān yuē jīn lǐ ]
biān yuē jìn lǐ 鞭约近里(鞭約近裏) 犹言鞭辟近里。 宋 朱熹 《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
鞭梢 [ biān shāo ]
(一)、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二)、钢鞭(兵器)的前端。(三)、建筑用的竹木尾梢。
结鞭 [ jié biān ]
形状像鞭,鞭炮之称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