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戒 [ jūn zǐ sān jiè ]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嵩生 [ sōng shēng ]
旧时祝寿的颂词。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极於天。惟岳降神,生 甫 及 申。”崧,同“嵩”。太平天囯 洪…
佛戒 [ fó jiè ]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不言而谕(不言而諭) 见“ 不言而喻 ”。
戒鉴 [ jiè jiàn ]
(一)、见“戒鑑”。(二)、亦作“戒鉴”。警戒;引以为戒。
食喻 [ shí yù ]
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谕示 [ yù shì ]
即谕令,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俗戒 [ sú jiè ]
(一)、指有漏的戒。(二)、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勑书 [ chì shū ]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
十重 [ shí zhòng ]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
戒法 [ jiè fǎ ]
佛教语。谓如来所制戒律之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后亦泛指戒律。
三戒 [ sān jiè ]
(一)、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二)、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三)、三种…
三事戒 [ sān shì jiè ]
身净戒,言净戒,意净戒,
申警 [ shēn jǐng ]
警戒;儆戒。
视草台 [ shì cǎo tái ]
古代学士院起草或修正诏谕的地方。
教命 [ jiào mìng ]
(一)、犹教令。上对下的告谕。(二)、犹指示。
止足之戒 [ zhǐ zú zhī jiè ]
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具足戒 [ jù zú jiè ]
佛教和尚和尼姑的戒律。戒条数目说法不一。我国隋唐以后,和尚戒250条,尼姑戒348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
戒敕 [ jiè chì ]
(一)、亦作“戒勅”。告戒。(二)、即戒书。
三聚 [ sān jù ]
佛教语。即三聚净戒,指三种清净的戒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见《四分律》。
戒备森严 [ jiè bèi sēn yán ]
戒:警戒;备:防备。警戒防备极严密。
中品戒 [ zhōng pǐn jiè ]
中品戒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
天语 [ tiān yǔ ]
(一)、上天之告语。(二)、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戒断 [ jiè duàn ]
戒除使断绝:戒断毒瘾。戒断烟瘾。
恃直不戒 [ shì zhí bù jiè ]
恃:倚仗;戒:戒备。自恃正直,不加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