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挞 [ jué tà ]
用鞭、杖拷打。 唐 元稹 《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指撝狡兔踪,决挞怪龙睡。”《元典章·户部七·禁约下…
鞭耻 [ biān chǐ ]
谓施行鞭挞以羞辱之。引申为虐待、整治。
阿主沙里 [ ā zhǔ shā lǐ ]
古契丹语。对父亲、祖父的尊称。《辽史·国语解·太祖纪》:“阿主沙里,阿主,父祖称。”《辽史·国语解·太祖纪》:“挞马…
楚挞 [ chǔ tà ]
杖打。
杖挞 [ zhàng tà ]
拷打。《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人僕,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駡杖挞,无不至也。”
屈宋 [ qū sòng ]
战国 时 楚 辞赋家 屈原 、 宋玉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屈 宋 逸步,莫之能追。” …
蛋挞 [ dàn tà ]
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台湾称为蛋塔,“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
泥中之对 [ ní zhōng zhī duì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
鞭叱 [ biān chì ]
鞭挞呵斥。引申为驱使。 清 黄景仁 《怀方仲介闽中》诗:“两曜孰鞭叱,盛时不我留。”
鞭挞 [ biān tà ]
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作挞 [ zuò tà ]
作践,糟蹋。宋 杨万里《问涂有日戏题郡圃》诗:“今年郡圃放游人,懊恼游人作挞春。”
挛囚 [ luán qiú ]
拘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性情之偏》:“ 迎儿 年方十二,累行笞挞,穷冬髀缚,絶其饮食,挛囚至死。”
闲挞浪 [ xián tà làng ]
方言。指无业游民。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山内各色痞徒閒游城市者,统谓之閒挞浪。”
夏楚 [ xià chǔ ]
(一)、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
鞭墓 [ biān mù ]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繻绁 [ xū xiè ]
捉拿、绑缚。《平山冷燕》第五回:“若为臣妾一小女而繻紲廷臣,榜挞下士,是为诗文小爱而伤国家之大体也。”
陈器 [ chén qì ]
(一)、古代宗庙悬挂陈列的乐器。《穀梁传·定公四年》:“坏宗庙,徙陈器,挞 平王 之墓。”范宁 注引 郑嗣 曰:“陈…
搒挞 [ péng tà ]
拷打。《平山冷燕》第五回:“若为臣妾一小女而繻紲廷臣,搒挞之下,是为诗文小爱,而伤国家之大体也。”搒,一本作“ 榜 …
衣冠齐楚 [ yì guān qí chǔ ]
衣冠齐楚(衣冠齊楚) 见“ 衣冠楚楚 ”。
楚得楚弓 [ chǔ dé chǔ gōng ]
chǔ de chǔ gōng 楚得楚弓 见“ 楚弓楚得 ”。
挞胫 [ tà jìng ]
笞打小腿。《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脛者一分。拷悉依令,皆从於轻简也。…
衣冠济楚 [ yì guān jǐ chǔ ]
衣冠济楚(衣冠濟楚) 见“ 衣冠楚楚 ”。
性如烈火 [ xìng rú liè huǒ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性情刚烈如猛火。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更兼张飞性如烈火,专要鞭挞士卒;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
三楚 [ sān chǔ ]
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地分成为三楚: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合称三楚。
荆舒 [ jīng shū ]
亦作“荆荼”。指 春秋 时的 楚国 和 舒国。舒 在今 安徽省 庐江县 境内,时为 楚 之与国,故连称。《诗·鲁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