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篆 [ míng zhuàn ]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鑑。”(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垂露篆 [ chuí lù zhuàn ]
小篆的一种,是篆书的异体。
古篆 [ gǔ zhuàn ]
指篆书。有大篆、小篆,通行于 春秋战国 及 秦 代,故称古篆。 明 文徵明 《题黄应龙》诗:“古篆依稀 赣州 字,先…
坛山刻石 [ tán shān kè shí ]
坛山在河北省赞皇县,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个篆字,相传为周穆王书。原刻石在宋皇祐年间被州将刘庄凿取带走,久佚。宋皇祐…
秦书八体 [ qín shū bā tǐ ]
指秦代通行的八种书体。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
吴昌硕 [ wú chāng shuò ]
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诸生。清末曾官安东知县。书擅石鼓文,凝练朴茂;…
边款 [ biān kuǎn ]
印章上的题记。 隋 唐 以来的官印,印背刻有铸造年号等;后来篆刻家刻印,在印侧所刻题记、年月和作者姓名等,叫做“边款…
篆形 [ zhuàn xíng ]
即篆书。《北史·江式传》:“ 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参见“ 篆书 …
篆虫 [ zhuàn chóng ]
犹篆书。形容篆书形体曲屈如虫。
皖派 [ wǎn pài ]
(1). 清 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 江永 而成于 皖南 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 、 王引之 等都属此派。主张…
篆章 [ zhuàn zhāng ]
篆字图章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洢《核舟记》
篆素 [ zhuàn sù ]
写篆书于素帛。《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李善 注:“篆素,篆书於素也。” 南朝 宋 鲍照 …
大篆 [ dà zhuàn ]
周朝的字体,是一种笔画较繁复的篆书。秦朝创制小篆以后,把这种字体叫大篆
三体石经 [ sān tǐ shí jīng ]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公…
座隅 [ zuò yú ]
坐位的旁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座隅。” 唐 元结 《系谟》:“公之所述,真王者之謨…
对联 [ duì lián ]
指对偶语句,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等。也叫“对子”对联、题名并篆文。&…
柳叶篆 [ liǔ yè zhuàn ]
篆书的一种。
虫篆 [ chóng zhuàn ]
(1).犹虫书。 晋 成公绥 《隶书体》:“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陈书·顾野王传》:“长而遍观…
刻文 [ kè wén ]
(一)、刻印文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会试刻文》:“会试録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 成化 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
蝌斗篆文 [ kē dòu zhuàn wén ]
即蝌蚪书。《花月痕》第四八回:“瑶华接过手看,锦册中间篆书‘縹緲宫祕籙’五字,展开与采秋同看,见是云螭五色綾,写蝌斗…
金翦书 [ jīn jiǎn shū ]
篆体名。
炉穗 [ lú suì ]
犹炉篆。
小篆 [ xiǎo zhuàn ]
也叫秦篆。汉字字体之一。是在大篆(即籀文)基础上发展形成,较大篆简化。结构整齐,字体略长,笔画圆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爰歷篇 [ yuán lì piān ]
书名。秦赵高撰,六章。古字书。取史籀大篆改易为小篆。
倒薤 [ dǎo xiè ]
一种篆书书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