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人 [ kè lǔ rén ]
几内亚湾沿岸的民族集团。主要分布在科特迪瓦西部和利比里亚沿海地区,约350万人(1985年)。讲克鲁语。多信基督教新…
李远哲 [ lǐ yuǎn zhé ]
人名。(公元1936~ )新竹人。台湾大学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化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化学系教授、哈…
人工蜗牛 [ rén gōng guā niú ]
一种帮助两耳全聋的病人重获听力的电子装置。分成耳内及耳外装置两大部分,耳内装置包括内感应圈及两条电极线,耳外装置包括…
不堕箕裘 [ bù duò jī qiú ]
释义 义参「克绍箕裘」。见「克绍箕裘」条。
什叶派 [ shí yè pài ]
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逊尼派对立。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也有信徒。
火星人造物体 [ huǒ xīng rén zào wù tǐ ]
火星人造物体-概述 下面是火星表面部分人造物体的列表,不包括降落伞等小物体。 名称国籍 着陆日期 质量 位置 备注 …
贝克 [ bèi kè ]
贝克是认知治疗的创始者。此学派以讯息处理为立论基础,而不强调人类动机或本能之说。贝克长于忧郁症的治疗,且发展出〔…
伊什罕伯克 [ yī shí hǎn bó kè ]
回部官。阿奇木伯克之副官。伯克之大者,曰阿奇木伯克,统理城村大小之事务,买那斯氏以为,其副官为伊什罕伯克。
金银酥卷 [ jīn yín sū juàn ]
一道美食,营养丰富,主要原料是富强粉(一)、4千克,冻猪油600克,白糖250克,鸡蛋3个。
巴约特氏 [ bā yuē tè shì ]
非单一渊源:巴约特是十二世纪的乌古斯氏族,分布在呼罗珊一带。他们在十六世纪西走,因受乌兹别克攻击。
奎级 [ kuí jí ]
即是单只咸蛋份量为65克正负2克。
秋燥 [ qiū zào ]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秋燥”易与虚火结成“燥热”,也…
克期 [ kè qī ]
约定或限定日期:克期完工。克期送达。
咸水灌溉 [ xián shuǐ guàn gài ]
利用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进行的灌溉。可增加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形成适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条件,取得一定…
语素 [ yǔ sù ]
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一些是多音节的,如“人、手、究、吗、疙瘩、逍遥、巧克力、…
克己慎行 [ kè jǐ shèn xíng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热海 [ rè hǎi ]
古湖名。即今 苏联 哈萨克 境内的 伊塞克湖。
克服 [ kè fú ]
(一)、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克服急躁情绪。克服不良习气。群策群力,克服重重困难…
德州 [ dé zhōu ]
德克萨斯州的简称。参见「德克萨斯州」条。
哈达 [ hā dá ]
藏族、蒙古族人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薄绢,分红、黄、蓝、绿、白等色。颜色和长短因受赠人地位不同而…
相克 [ xiāng kè ]
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制约和排斥的关系,来说明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的生理现象。其次序是木克土…
克己复礼 [ kè jǐ fù lǐ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奥林匹克旗 [ ào lín pǐ kè qí ]
国际奥委会会旗。白色无边,中央有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分别为蓝、黄、黑、绿、红。1914年第六届奥林匹克代表大…
摆动假说 [ bǎi dòng jiǎ shuō ]
遗传密码简并性的假说,克里克于1966年提出。
克星 [ kè xīng ]
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论,认为有些人的命运是相克的,把相克的人叫做克星。现多用来比喻能对某种对象起制伏作用的…
【词语拼音】fèn kè
【词语解释】 分克是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有许多教育人类学的着作,将现象学应用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面,特别强调有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
他认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必须有教育科学的概念。这种教育科学的概念引导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际。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应该尝试着从人的存在现象去把握,用哲学去解释人的生活,但不应用神秘主义或宗教去解释人的生活。这种解释称为「指导的解释」。此外,生活也可以「自我解释」,这种「自我解释」是来自自己生活的见证。基于以上观点,人存在的现象是可以被解释的,且可以用「自我解释」来代替透过神话与宗教的「外来解释」。
他相信人的存在应该了解人的存在现象,它包括死亡、工作、管理、爱情、游戏等。这一些现象都在生活中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被了解为有意义的生活过程,是与「生活理论」配合的,教育与生活是以人的环境关系为根本。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教育行为是有意义的,它显示教育理论来自教育活动,是人类学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论点,他的教育人类学被称为「存在的人类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对人加以把握,也就是对人之所有存在的基本现象加以了解。
他又认为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在于「存在的反应」与「所有的事实的解释」。两者皆是重视实际,即以教育实际做为获得教育理论的根源。从「存在的反应」去思考,教育是处于沟通的范围之内,由于有沟通就有互动,互动可以促进知识与经验的交流;从「事实的解释」去思考,应该以经验的观点去看待教育,应富有科学的原理原则,带给人们真理的概念。
分克认为对教育人类学的认识,应该用宏观的观点,从社会文化去看待。即现代的西方社会,各民族的生活,不再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民族文化里,他们的生活是朝向互相调和的现状发展。现代的讯息在地球上沟通就如在舞台上那么方便。在文化方面,传统也和现代的科技互相混合,但物质的生产决定了大部分生活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世界战争、宗教狂热,使人们好像走入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关于以上危机,现代的教育人类学理论,要教给人们正确的基本观念:科学的知识,并不是智慧;舒适的生活,并不是幸福;政治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和平!
--作者:詹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