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 [ dào dé gǎn ]
道德感亦即认可道德理论的多样性,认为应透过人天生之特有情感解释原始道德及其本质,道德感理论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
道德情操 [ dào dé qíng cāo ]
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德化 [ dé huà ]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道德教育 [ dào dé jiào yù ]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
道德意识 [ dào dé yì shí ]
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
草靡风行 [ cǎo mí fēng xíng ]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罔顾人伦 [ wǎng gù rén lún ]
不顾及伦理道德,不顾及亲人的感受。
草偃风行 [ cǎo yǎn fēng xíng ]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癞皮狗 [ lài pí gǒu ]
长疥癣的狗感觉上或道德上令人反感或憎恶的人,无耻之徒
风行革偃 [ fēng xíng gé yǎn ]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圣人忘情 [ shèng rén wàng qíng ]
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风行草偃 [ fēng xíng cǎo yǎn ]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荣辱若惊 [ róng rǔ ruò jīng ]
骤地荣宠而感到惶恐,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三章。
罪感文化 [ zuì gǎn wén huà ]
就是在“罪感文化”社会中,人如果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就会感到是有罪的。
道德品质 [ dào dé pǐn zhì ]
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
感德 [ gǎn dé ]
(1).为其德行所感动。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芝房感德,咸出铜池。”(2).感激恩德。 明 李贽 《…
道义之交 [ dào yì zhī jiāo ]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正义感 [ zhèng yì gǎn ]
也叫是非感。一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操。它受人的思想意识影响并受社会制约。
净化说 [ jìng huà shuō ]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
道德活动 [ dào dé huó dòng ]
也称“道德实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其他具有道德价…
知感 [ zhī gǎn ]
知恩感德。
戴德 [ dài dé ]
感戴恩德。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抵家,将军招至军前,恩礼有加,罔测其故,尚意为年兄揄扬之过,戴德不遑。”近…
谢德 [ xiè dé ]
感谢恩德。
毫无顾异 [ háo wú gù yì ]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感德茶 [ gǎn dé chá ]
拼音:gǎn dé chá 解释:因产自中国福建安溪感德镇,故此得名感德茶。感德镇地处中…
【词语拼音】dào dé gǎn
【词语解释】 道德感亦即认可道德理论的多样性,认为应透过人天生之特有情感解释原始道德及其本质,道德感理论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即已产生。
道德感之基本理念是:特殊情感组成了善、恶观的成分,基于这种成分,人评价不同的事件,并完成了行为的原则。他们相信此原则天生存于人心,有时候这种原则视为是判断或命令,这种判断或命令是由人基于感觉所表现出来的赞成或不赞成。并非代表评价行为和社会现象之主观意义。关于此种情感的起源,代表着提供此一解答的理论之不同见解,夏夫蒂斯伯里(Shaftesbury)和罗吉斯(Regers)主张是天生的、既存的,而非后天学得的本质。因此结论为时、空无关乎善恶,二氏亦承认系由人在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而且由社会环境所制约。
--作者: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