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畏威 [ huái dé wèi wēi ]
怀德:心中怀有感恩戴德之情。指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激而又惧怕其威严。
毫无顾忌 [ háo wú gù jì ]
(一)、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二)、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三年一代沟 [ sān nián yī dài gōu ]
两人的年龄每差三岁,两人的思想观,道德观,法制观,感观等就会有所不同,相差越多差越远。
非德 [ fēi dé ]
不合道德﹔违背道德。
正己守道 [ zhèng jǐ shǒu dào ]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衔恩 [ xián ēn ]
感念别人的恩德。
具道 [ jù dào ]
备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达德 [ dá dé ]
(一)、通行不变的道德。(二)、大德;极高的道德。(三)、荐举有德者。(四)、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德厚流光 [ dé hòu liú guāng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霑化 [ zhān huà ]
接受教化;感受德化。
感恩怀德 [ gǎn ēn huái dé ]
感恩怀德(感恩懷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 聂政 ,功逾 介子 ,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
感德天泉 [ gǎn dé tiān quán ]
指为其德行所感动。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就有这么一说:“芝房感德,咸出铜池。”
感戴莫名 [ gǎn dài mò míng ]
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尠尠 [ xiǎn xiǎn ]
很小,很浅。明 朱权《荆钗记·奸诘》:“冀推年谊,借重一言,赞襄岳父母上道,以全半子终养之情,感德岂尠尠哉!”
道德决定 [ dào dé jué dìng ]
道德决定视道德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整合学派的学者主张社会人群的道德水准、道德特质与道德愿望可以决定社会历史…
贵德贱兵 [ guì dé jiàn bīng ]
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道德标准 [ dào dé biāo zhǔn ]
道德标准是最简明的道德命令(moral imperative)的形式之一。同时是道德关系(moral relat…
mq_(moral_quo [ ī e ī a a dào dé zhì shāng ]
MQ(Moral Quotient)道德智商达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并有礼貌体贴、尊重宽恕、忠心诚实、负责合作等良好情…
次道德 [ cì dào dé ]
次道德也称“亚道德:’,指违法者等特定群体在实施不正当行为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的意识,如小偷窃取他人钱包后,…
化被万方 [ huà bèi wàn fāng ]
恩德感化达到四面八方。
衔戴 [ xián dài ]
(一)、谓报恩。(二)、感恩戴德。
公德 [ gōng dé ]
公共道德:讲公德。社会公德。
崇德笃行 [ chóng dé dǔ xíng ]
崇德,崇尚道德,使德高,即提高,提升道德品质。笃学,心无旁鹜,专心致志学习。
道德修养 [ dào dé xiū yǎng ]
指人们按照 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由此达到的某种道德境界。是使道德品质不断完善的重要途 径。
道德行为 [ dào dé xíng wéi ]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
【词语拼音】dào dé gǎn
【词语解释】 道德感亦即认可道德理论的多样性,认为应透过人天生之特有情感解释原始道德及其本质,道德感理论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即已产生。
道德感之基本理念是:特殊情感组成了善、恶观的成分,基于这种成分,人评价不同的事件,并完成了行为的原则。他们相信此原则天生存于人心,有时候这种原则视为是判断或命令,这种判断或命令是由人基于感觉所表现出来的赞成或不赞成。并非代表评价行为和社会现象之主观意义。关于此种情感的起源,代表着提供此一解答的理论之不同见解,夏夫蒂斯伯里(Shaftesbury)和罗吉斯(Regers)主张是天生的、既存的,而非后天学得的本质。因此结论为时、空无关乎善恶,二氏亦承认系由人在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而且由社会环境所制约。
--作者: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