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 [ wéi tiān dì lì xīn ]
儒家以天地代表自然,自然具有德能,故天地有情,也有心,天地之心简称天心。宋儒张载主张天人合一,人应得天心为心,才…
地平面 [ dì píng miàn ]
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学上指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观测者为中心的垂直平面。
俯仰不愧天地 [ fǔ yǎng bú kuì tiān dì ]
立于天地之间,无所愧怍。《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哥白尼 [ gē bái ní ]
(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在弗伦堡任教士时,建一小天文台,坚持观察天体 30…
柴立其中央 [ chái lì qí zhōng yāng ]
(一)、谓像枯木般地无心而立于中央。(二)、引申为中立。
参天两地 [ cān tiān liǎng dì ]
(一)、为《易》卦立数之义。(二)、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地心说 [ dì xīn shuō ]
◎ 地心说 dìxīnshuō[geocentric theory] 古天文学的一种学说,认为地球是宇…
昱洁 [ yù jié ]
昱:阳光照射,顶天立地之意,洁:干净。昱洁:在阳光照耀下,一尘不染地发展状大到顶天立地的地步。比喻:在党的伟大领导下…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jīng chéng suǒ jiā jīn shí wéi kuī ]
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事心 [ shì xīn ]
用心。《庄子·天地》:“君子明於此十者,则韜乎其事心之大也。”《吕氏春秋·论人》:“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jīng chéng suǒ jiā jīn shí wéi kāi ]
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同“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空观 [ kōng guān ]
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作制 [ zuò zhì ]
创立制度。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皆体天作制,顺时立政。” 晋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眷眷,…
天地诛灭 [ tiān dì zhū miè ]
天地诛灭(天地誅滅)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水浒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水浒…
蹐地局天 [ jí dì jú tiān ]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唐 白居易 《为…
略迹论心 [ lüè jì lùn xīn ]
略迹论心(略迹論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以 于立玉 、 于元荐 为乱天下…
数纪 [ shù jì ]
几十年。十二年为一纪。《宋书·颜延之传》:“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数纪之寿,常以金石为量。”
天球 [ tiān qiú ]
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而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半径是无穷大。地轴延长线与天球相交的两点为天极,地球…
马雅文明 [ mǎ yǎ wén míng ]
以墨西哥东南部、瓜地马拉和宏都拉斯为中心的古代文明。为马雅人所创,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宗教仪礼。并…
萬姓 [ wàn xìng ]
人民、百姓。《书经.立政》:「式商受命,奄甸万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天师已为万姓来,更乞至心祈请。」
揭地掀天 [ jiē dì xiān tiān ]
揭地掀天 犹言翻天覆地。 清 蒋涟 《<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使揭地掀天之日,为苞桑磐石…
设位 [ shè wèi ]
(1).确立位次。《易·繫辞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高亨 注:“设,立也。天地立其上下之位,易道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慧文 [ huì wén ]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高,生卒年不详。因阅读《大智度论》中的「三智实在一心中得」,联系中论的因缘生法即是空、假、…
大沽口 [ dà gū kǒu ]
地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东南。为白河出海口,白河也称为「沽河」,故称为「大沽口」。地当海陆咽喉,为北京、天津东方的门户…
【词语拼音】wéi tiān dì lì xīn
【词语解释】 儒家以天地代表自然,自然具有德能,故天地有情,也有心,天地之心简称天心。宋儒张载主张天人合一,人应得天心为心,才能心体万物。他的四句教中提到:「为天地立心」(〔张子全书·近思录拾遗〕)就是强调人之心要与天地同其大。
张载认为:「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易说篇〕)故天地之心,在于天地好生之德,故天心也可称为天德。又说:「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天道篇〕)若舍天德,则天地无道,万物寂灭。在〔神化篇〕又提到:「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由此可知,天地之心以天德为体,以天道为用。天有创生之德,仁被万物。而为了维系生生不息的宇宙,又必须有自然之规律与秩序。张子之学由天道及于人事,人若要立天地之心,基本上应由人道通达天道,效法天之仁德,「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故为天地立心,即是立道德之心,而仁为诸德之母,仁为心之德,惟仁能贯通人我,故人类社会应建立「民胞物与」的共识,能爱众人爱万物,则天地万物都在我心中,人心便和天心相接,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至于五天地之心之要领,张载说:「天地以虚为德」,「虚则生仁。」(〔语录抄〕)他认为「虚者仁之原」,虚期能去私慾,容万物,存天理。「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太心篇〕),故人应先求心之「虚」,以容仁德,进而通达天德,此即「为天地立心」之真谛。而所谓「虚其心」即是不要先存任何私欲,不使私欲充塞于心中,心才有容纳万物的空间,人自然也就有了度量和远大的见解。
--作者:傅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