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宣 [ jié xuān ]
(一)、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
膳夫山鼎 [ shàn fū shān dǐng ]
属于厉王期的另一件重要青铜器是膳夫山鼎。据李学勤先生研究,从如下五方面考虑,可将膳夫山鼎定在厉王期:1)膳夫山鼎形制…
振冠 [ zhèn guān ]
振缨。谓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振冠 南岳 ,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大真 [ dà zhēn ]
国号。金宣宗 贞祐 三年(元太祖 十年,公元1215年)宣抚 蒲鲜万奴 据 辽东 自立,称天王,国号 大真,寻又称 …
考牧 [ kǎo mù ]
谓牧事有成。《诗·小雅·无羊序》:“无羊,宣王 考牧也。”郑玄 笺:“厉王 之时,牧人之职废,宣王 始兴而復之,至此…
三王 [ sān wáng ]
(一)、指 夏、商、周 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三王…
明堂 [ míng táng ]
(一)、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地方。(二)、打晒粮食的场地。(三)、院子。
金陵王气 [ jīn líng wáng qì ]
今之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埋金以镇王气,故曰金陵。后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
中害 [ zhōng hài ]
内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伤害;中伤。 宋 王谠 《唐语林…
余逢辰 [ yú féng chén ]
明、宣城人,字彦章。官燕王府伴读。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二》、万斯同《明史·卷一百八十四》、《明史稿·卷一百三十三》。
王使 [ wáng shǐ ]
天子或王侯的使者。《左传·宣公九年》:“九年春,王使来徵聘。”《汉书·枚皋传》:“﹝ 枚皋 ﹞年十七,上书 梁共王,…
侮折 [ wǔ shé ]
欺侮折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呵蹙行民,固其常理。侮折守宰,出变无穷。”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
陈戎 [ chén róng ]
部署军队,以兵戎相见。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奋鉞,耀威 南楚 。 荆 人或违,陈戎讲武。”
口宣 [ kǒu xuān ]
(一)、口头宣布(帝王之命)。(二)、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三)、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锺离春 [ zhōng lí chūn ]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齐无盐邑之女。长肘戾股,细颈结喉,身体枯黑,年过三十,尚未婚嫁。时齐宣王方置渐台,乃自诣宣王,…
讲开 [ jiǎng kāi ]
开讲。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十一·慧眺》:“承象王 哲公 在 下龙泉 讲开《三论》,心生不忍,曰:‘《三论》明空,…
真气 [ zhēn qì ]
(一)、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二)、指刚正之气…
雄王 [ xióng wáng ]
犹高昂,旺盛。 晋 裴启 《语林》卷五:“ 桓宣武 与 殷 、 刘 谈,不如甚,唤左右取黄皮袴褶,上马持矟数回,或向…
徵要 [ zhēng yào ]
犹证据。要,核实之辞。《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説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 宣子 之辨,而求 王叔 之对。”
茂德 [ mào dé ]
盛德。《左传·宣公十五年》:“狄 有五罪……怙其儁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鸱跱 [ chī zhì ]
谓气势威猛地相持对立。《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今惟 蒙逊 鴟跱一城。”《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
青霾 [ qīng mái ]
犹阴霾。大气混浊呈浅蓝色或微黄色的天气现象。 明 王世贞 《挽歌》之三:“青霾吹荡翳,金鼓惨不扬。”
三寸气 [ sān cùn qì ]
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
祥光 [ xiáng guāng ]
祥瑞的光。象征吉利。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唐 骆宾王…
三后 [ sān hòu ]
(一)、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