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哈达 [ wū lán hǎ dá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蒙语为乌兰哈达,是红色的山峰的意思。
乌杂 [ wū zá ]
(一)、乌合。 唐 张九龄 《贺克捷状》:“本是乌杂之徒,足徵破亡之渐。”《前汉书平话》卷中:“时 秦 朝陆沉, 山…
山谣 [ shān yáo ]
山歌。 唐 陆龟蒙 《和茶具十咏·茶焙》:“山謡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説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清 厉鹗 《三月十三…
乌梁海 [ wū liáng hǎi ]
为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区域或部族的统称。译自女真语。散居于阿尔泰山、唐努山、黑龙江南北,而居俄属西伯利亚者尤多。明末…
簑衣裙 [ suō yī qún ]
草编的下衣。曲波《林海雪原》十四:“实在没办法,青年小伙子上山时都披着用乌拉草编成的簑衣,裤子也是用乌拉草织成的簑衣…
屼屼 [ wù wù ]
山耸立貌。元 吴宜甫《内斋》诗:“龟山 屼屼千年在,道脉绵绵一气春。”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又四里…
东胡 [ dōng hú ]
古时中国东北 的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后活动在燕国东北。秦汉时为匈 奴击败。…
坼兆 [ chè zhào ]
谓灼龟甲、兽骨占卜之时,纹裂所显示的预兆。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
催工鸟 [ cuī gōng niǎo ]
鸟名。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泰山上每兴工后,有鸟似乌,咮趾皆赤,役人稍息,则飞鸣作声,人目为催工鸟。」
乌纱 [ wū shā ]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九乌 [ jiǔ wū ]
九个太阳。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以乌指代太阳。《淮南子·俶真训》“虽有 羿 之知,而无所用之”汉 高诱 注:“是 尧 …
井磑 [ jǐng wèi ]
犹言井臼。硙,磨。宋 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亲操井磑…
掷鹊 [ zhì què ]
北齐 刘昼《新论·辩施》:“崑山 之下,以玉抵乌,彭蠡 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此谓以玉投…
乌犍 [ wū jiān ]
阉过的公牛,驯顺、强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唐 唐彦谦 《越城待旦》诗:“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託此生。” 宋 陆…
信受 [ xìn shòu ]
信仰、相信并接受。《汉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 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樵甿 [ qiáo méng ]
樵民。甿,通“ 氓 ”。 唐 陆龟蒙 《送小鸡山樵人序》:“其掌而供事者曰:‘ 顾及 , 小鸡 之樵甿也。’”
乌靴 [ wū xuē ]
古代官员所穿的黑色靴子。《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络缝乌靴。” 元 杨维桢 《大唐锺山进士…
白颈 [ bái jǐng ]
(1).白项的乌鸦。《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景帝 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羣鬭 楚国 吕县 ,白颈不胜,堕 泗…
桃拔 [ táo bá ]
兽名。《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弋 地暑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桃拔…
鸟竈 [ niǎo zào ]
因字形与“乌龟”相近,隐指妻有外遇的男子。明 沉鲸《双珠记·纩衣寄语》:“[丑笑介]敕赐我嫁夫。[内问]你要甚么样?…
井硙 [ jǐng wéi ]
犹言井臼。硙,磨。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亲操…
乌江 [ wū jiāng ]
(一)、也叫黔江。长江支流,贵州省最大河流。发源于该省西部乌蒙山,在重庆市涪(fú)陵入长江。长1 018千米。中游…
如山压卵 [ rú shān yā luǎn ]
如山压卵(如山壓卵) 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 刘崇 乌合之众,苟遇王师,必如山压卵耳…
子明 [ zǐ míng ]
(一)、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
机兵 [ jī bīng ]
居中撮合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即色情交易的仲介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谁知这人,却是扬州一个大光棍。当机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