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骇 [ sǒng hài ]
惊扰;震惊。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状》:“岂必驱驰一往,竦骇羣情,胜境未周,圣躬徒倦。”
濆沦 [ pēn lún ]
起伏急疾貌。《初学记》卷一引 晋 李颙 《雷赋》:“骇气奔激,震响交扑,濆沦隐轔,崩腾磊落。”
骇瞩 [ hài zhǔ ]
惊异的注视。唐.王勃〈滕王阁序〉:「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骇呼 [ hài hū ]
犹掠呼。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中州僧食蛇》:“﹝客﹞既寝,觉胷上蠕蠕,摸之,则蛇也,顿起骇呼。”
惧骇 [ jù hài ]
惊恐。《后汉书·皇甫规传》:“四年之秋,戎丑蠢戾,爰自 西州,侵及 涇阳,旧都惧骇,朝廷西顾。”
茌平 [ chí píng ]
县名。位于山东省聊城县东北,徒骇河东岸。因地在茌山西南平陆中而得名。
盈视 [ yíng shì ]
极尽目力所能及。唐.王勃〈滕王阁序〉:「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钦颐 [ qīn yí ]
下巴弯曲。《后汉书·周燮传》:“ 燮 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 李贤 注:“颐,頷也。钦颐,曲頷也。”
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一)、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船在惊涛骇浪中前进。(二)、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骇悸 [ hài jì ]
惊悸。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杨抽马》:“挑灯照之,女身首断为三,鲜血横流,如方被刑者,骇悸几絶。”
轰轰阗阗 [ hōng hōng tián tián ]
象声词。形容车马声。《文选·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刘良注:“轰轰闐闐,车马声。”
打了个寒噤 [ dǎ le ge hán jìn ]
因受惊吓而身体颤动。如:「见到报上这则骇人听闻的消息,不禁令人打了个寒噤。」
锄梃 [ chú tǐng ]
锄头和棍棒。 唐 柳宗元 《封建论》:“负锄梃謫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羣。” 宋 曾巩 《救灾议》:“彼知已负…
触目骇心 [ chù mù hài xīn ]
触目:眼睛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环骇 [ huán hài ]
谓四面骤起。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忽腾云旁涌,骤雨来集,惊飇环骇,匉訇杳冥。”
可骇 [ kě hài ]
令人惊讶;令人震惊。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李太白得仙》:“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 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
惊愚骇俗 [ jīng yú hài sú ]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清 李绂 《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纷红骇绿 [ fēn hóng hài lǜ ]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游心骇耳 [ yóu xīn hài ěr ]
发人遐想,动人听闻。《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
骇慌 [ hài huāng ]
惊慌。 黄谷柳 《虾球传·不是冤家不碰头》:“她骇慌得脸色发青,两脚酸软,半晌说不出话来。”
骇汗 [ hài hàn ]
亦作“駴汗”。因惊恐、惶惧而流汗。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末乃取 闢,骇汗如写。”宋 梅尧臣《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
崇荟 [ chóng huì ]
聚集,汇合。 晋 陆云 《南征赋》:“儼山立以崇薈,粲烟骇而兴纷,若溟海之引回流, 岱 灵之吐行云。”
断头话 [ duàn tóu huà ]
表示永别的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大骇道:‘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夫人乃説此断…
殊形诡状 [ shū xíng guǐ zhuàng ]
殊形诡状(殊形詭狀) 犹言奇形怪状。 唐 康骈 《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清 方…
傅濂 [ fù lián ]
清代临海人。字歗生、诸生。工诗及山水画,与定海之厉骇谷、镇海之姚梅伯共称为浙东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