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 [ gū shān sì ]
古代 杭州 西湖 孤山 上的寺院。唐 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永福寺 一名 孤山寺,在 杭州 钱塘 湖心 孤山…
伫锡 [ zhù xī ]
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明 陈子龙《游云栖寺作》诗:“昔圣开宝地,佇锡此何年。”参见“住锡”。
刹寺 [ shā sì ]
佛寺。明 宋濂《和林国师孕儿只怯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浮图之教入 中国 者千三百年,其徒众之繁,刹寺之广,不…
示灭 [ shì miè ]
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於示灭,空悲鹤林。” 唐…
竖刁 [ shù diāo ]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
哥德式 [ gē dé shì ]
尖塔形建筑,十二世纪时始于法国,其势力风靡全欧约三百年之久,德国可伦大寺及意大利米兰本寺可为此式之代表建筑物。也译作…
梅妻 [ méi qī ]
对梅花的戏称。 清 陈维崧 《八六子·枫隐寺感旧》词:“渐舞榭成坟,歌臺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祗剩乱涧间腾鼯鼬。…
北寺 [ běi sì ]
(一)、监狱名。《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 灵帝 ﹞詔槛车传送 愔、迁 诣北寺詔狱。”《南史·王融传》:“融 被…
元系 [ yuán xì ]
世系。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
佛刹 [ fó shā ]
(一)、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二)、佛寺。
东林寺 [ dōng lín sì ]
寺名。在今 江西 庐山。晋 太元 中,慧远法师 在 江州 刺史 桓伊 资助下建成。唐 会昌 三年寺废,大中 三年复修…
监寺 [ jiān sì ]
(一)、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唐 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
少林 [ shǎo lín ]
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陆游 《东窗偶书》诗:“屏风叠邃思 庐阜 ,冠子峯高忆 少林 。”《西游记》第二…
柰林 [ nài lín ]
柰树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浮屠前,柰林蒲萄异於餘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 明 杨慎 《艺林…
狮子会 [ shī zi huì ]
宋 时重节阳 汴京 僧人举行的法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九月重阳,都下……诸禪寺各有斋会,惟 开宝…
奄寺 [ yǎn sì ]
指宦官。古称阉人、寺人,后称宦官、太监。《明史·陆昆传》:“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顒然望治。乃未几,宠倖奄寺,颠覆典刑。…
黝蔼 [ yǒu ǎi ]
树木茂盛貌。 唐 李华 《台州乾元国清寺碑》:“檉松黝蔼,下有象潭。”
月市 [ yuè shì ]
指每月举行的庙会。 清 厉宗万 《京城古迹考·报国寺》:“古刹荒凉,殿宇摧頽日甚,并向来每逢朔望,寺中月市甚盛,今废…
轮回珠 [ lún huí zhū ]
作家萧鼎《诛仙》中天音寺弟子法相使用的法宝。
宝花 [ bǎo huā ]
(一)、亦作“宝华”。珍贵的花。多指佛国或佛寺的花。(二)、特指牡丹。
寺省 [ sì shěng ]
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使寺省之规,剥床至足;公卿之嗣,怀安败名。” 清…
僧达 [ sēng dá ]
1.北齐高僧,上谷李氏之子,梁武帝勅居同泰寺,北魏废帝召入邺受菩萨戒。文宣帝为之建供谷寺,又为之建定寇寺,居之,年八…
府寺 [ fǔ sì ]
(一)、古代公卿的官舍。《左传·隐公七年》“戎 朝于 周,发币于公卿”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
相蓝 [ xiāng lán ]
宋 汴京(今 河南省 开封市)大相国寺 的省称。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即僧院,后因以称佛寺。宋 王明清《玉照…
寄踪 [ jì zōng ]
犹寄迹。 明 赵文 《过金山寺》诗:“水天楼阁影重重,化国何年此寄踪。”
【词语拼音】guó zǐ sì
【词语解释】 国子寺为北齐主管中央官学之行政机关,隋因之,文帝时改为国子学,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参见「国子监」)。
据〔北齐书.孝昭帝纪〕,皇建元年(560)八月甲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讲习经典,岁时考试。又〔隋书.百官志〕,后齐官制,国子寺,掌训胄子。祭酒一人,亦置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博士、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学生三百人。
隋初,承北齐制,据〔隋书.百官志〕载,国子寺〔原隶太常〕,祭酒(一人),属官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各置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等员。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国子寺罢隶太常,又改寺为学。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国子学为国子监。
--作者:周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