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位 [ jiù wèi ]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主席团就位。
保护神 [ bǎo hù shén ]
保护个人、团体、教会或地方并为他们代祷的圣徒。
支书 [ zhī shū ]
支部书记,是党团支部的主要负责人。
乱成一团 [ luàn chéng yī tuán ]
形容极为混乱。如:「老师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乱成一团。」
黄炎培 [ huáng yán péi ]
(1878-1965)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美考察教育。…
丘脑 [ qiū nǎo ]
间脑最大的一部分,主要由第三脑室两侧多个神经核团构成的卵圆形灰质块组成,并且分成前群核团和内侧群核团以及外侧群核团。
中国民主同盟 [ zhōng guó mín zhǔ tóng méng ]
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在重庆建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称现名。主要成员为文化教育界的知…
上帝 [ shàng dì ]
(一)、中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二)、基督教(新教)所信奉的最高的神。天主教称它为天主。
主委 [ zhǔ wěi ]
团体机构中主任委员的缩称,负责综理各项事务。如:「常任主委」、「研考会主委」。
分团教学 [ fèn tuán jiāo xué ]
采用分团组织之教学法,视儿童力分若干团,优等儿童课以较高深或丰富之课业,劣等儿童施以个别指导。
大团圆 [ dà tuán yuán ]
(一)、指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二)、小说、戏剧、电影中主要人物经过悲欢离合最终团聚。
团日 [ tuán rì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展活动的日子。
叠地 [ dié dì ]
亦作“迭地”。把甲地的土层挖来堆积到乙地,使乙地土层加厚,叫做“叠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
吴耀宗 [ wú yào zōng ]
广东顺德人。曾在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神学和哲学。历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校会组主任、青年协会书局…
毓贤 [ yù xián ]
人名。号佐臣,生卒年不详,清满州正黄旗人。光绪间任山东巡抚,极力排外教,奖励大刀会(即义和团)。后因教案屡起,调职山…
少先队辅导员 [ shǎo xiān duì fǔ dǎo yuán ]
组织和帮助少先队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人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老师。由共青团选派优秀团员或聘请优秀教师及各条战…
团练 [ tuán liàn ]
也叫乡团、民团、团勇。旧时官绅编练的,主要用来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反抗的地方武装。始于唐,清代设置较普遍。
老师夫 [ lǎo shī fū ]
回教中主管教务的人。
团歌 [ tuán gē ]
198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青团代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胡宏伟词,雷雨声曲。歌曲…
教练团 [ jiào liàn tuán ]
由教练所组成的团体,旨在拟订战略计划,并指导学员应战。
团委 [ tuán wěi ]
“团的基层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层组织。由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或三年。一般设书记…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zhōng huá quán guó qīng nián lián hé huì ]
简称“全国青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1949年5月成立,原名中…
团总支 [ tuán zǒng zhī ]
“团的总支部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层组织。由团总支的团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或两年。一般设书记、副…
基督教新教 [ jī dū jiào xīn jiào ]
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在中国,常以“基督教”一词单指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
三青团 [ sān qīng tuán ]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国民党控制的反动组织。成立于1938年4月,7月组成中央团部,蒋介石自任团长。1947年并入国…
【词语拼音】zhǔ jiāo tuán
【词语解释】 基督宗教中不是所有教派都保存主教职务,也非所有保存主教职务的教派承认主教团这个组织,只有天主教承认并且保存主教团。按照天主教的解释,耶稣拣选十二宗徒作为他建立教会的领导核心。「十二」具有象徵意义,表示教会是〔新约〕天主子民,因为〔旧约〕以色列民族由十二支派构成,教会建立在十二宗徒身上,象徵延续〔旧约〕的〔新约〕天主子民。因此十二宗徒如同教会是一个团体。换句话说,耶稣拣选宗徒是要他们成为一个团体。宗徒团是教会的要素;宗徒团如同教会也是耶稣建立的。而且宗徒团有它的首领,即宗徒之长伯绎(Peter),他也是耶稣立定的。初期耶路撒冷教会即由宗徒团领导,而伯铎是宗徒团的首领。
按照天主教的解释,初世纪末在基督教会中已经出现的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但因宗徒属于宗徒团,所以继承宗徒的主教也属于主教团。事实上主教团是在教会中继承宗徒团。宗徒团的首领是伯铎,主教团的首领是继承伯铎的罗马教宗。每个宗徒共同接受伯铎为首领因而结合为宗徒团,每位主教共同接受罗马教宗为首领因而结合为主教团。今天主教团便是根据这样的解释保存在天主教会里。
主教团是基督教会的最高领导主权,它由以罗马教宗为首领的世界各地主教构成。每位主教领受圣秩圣事获得职务,承认罗马教宗为首领,加入主教团,成为宗徒的继承人。如果领受圣秩圣事获得主教职务的人,并不承认罗马教宗为首领,那么他不属于主教团。主教理论上先是主教团的成员,然而委任为各地主教,领导地方教会。
作为教会最高领导主权的主教团实施权力的方式:一是罗马教宗以主教团首领身分单独实施,另一是世界各地主教偕同首领罗马教宗,在他的领导下共同实施。二种方式都以主教团为教会最高领导主权。可见主教团经常存在但并不经常采取狭义的团体行动,如第二方式所表示的。历代召开的大公会议是第二方式中最为隆重的例子。此外,按照天主教法典主教团尚有其他规定的团体性行动。
主教团的基本意义上面已说明。但在华语中「主教团」另一翻译称为bishops' conference的组织。bishops' conference原意「主教会议」,但也译为「主教团」。于是上面的college of bishops,有时不得不为了清楚起见,译为「世界主教团」,有别于地区性的bishops' conference,「地区性的主教团」。后者与世界主教团性质殊异,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