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庄严 [ bǎo xiāng zhuāng yán ]
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根本智 [ gēn běn zhì ]
佛教语。亦称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对“后得智”而言。
高真 [ gāo zhēn ]
(1).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戒定慧 [ jiè dìng huì ]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真相 [ zhēn xiàng ]
事情的真实情况(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真相大白。弄清问题的真相。
曲尽情伪 [ qū jìn qíng wěi ]
曲:细致;情伪:真假。比喻细致地搞清楚事情的真假。
七真 [ qī zhēn ]
(一)、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 汉 茅盈、茅固、茅衷 兄弟隐于 茅山 得道成仙,后 晋 之 杨羲、许穆、许翙…
华藏世界 [ huá cáng shì jiè ]
佛教指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清谭嗣同《仁学》一:“恒河沙数…
真假难辨 [ zhēn jiǎ nán biàn ]
真假难以分辨清楚。
真伪莫辨 [ zhēn wěi mò biàn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清真寺 [ qīng zhēn sì ]
也叫礼拜寺。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以称颂清净无染的真主而得名。通常由礼拜殿、邦克楼、墓祠、庭院、沐浴房、阿訇住所等组成。…
渐悟 [ jiàn wù ]
佛教名词。指经过长期修习而对“真理”的逐渐领悟。佛教禅宗的北宗主张此说。与“顿悟”相对。
九宫真人 [ jiǔ gōng zhēn rén ]
道教语。对人体中九个器官的称呼。元陈致虚《金丹大要·精气神说》:“身中九宫真人:心为絳宫真人,肾为丹元宫真人,肝为兰…
黄庭教 [ huáng tíng jiào ]
指道教。因《黄庭经》所说为道教的养真修炼之道。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一:“年来已奉黄庭教,夕鍊腥魂晓吸霞。”
穷根寻叶 [ qióng gēn xún yè ]
指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娑婆诃 [ suō pó hē ]
梵语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
真伪难辨 [ zhēn wěi nán biàn ]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见认 [ jiàn rèn ]
一种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概念。指认识真主的一种途径。
辨伪去妄 [ biàn wěi qù wàng ]
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清化 [ qīng huà ]
清明的教化。
真真 [ zhēn zhēn ]
副词。的确,实在真真不能忘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我相 [ wǒ xiāng ]
佛教语。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做真实存在的观点。佛教认为是烦恼之源。
法眼 [ fǎ yǎn ]
佛教指能认识到事物真相的眼力,泛指敏锐深邃的眼力。
空性 [ kōng xìng ]
佛教语。即真如。谓悟入空观所显示的真实的本体。 唐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诗:“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
宝章 [ bǎo zhāng ]
(一)、珍贵的书法真迹。(二)、指道教经文。(三)、指皇帝的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