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 zhèng zhōu ]
◎ 郑州 Zhèngzhōu[Zheng zhou] 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
邺中 [ yè zhōng ]
指 三国 魏 的都城 邺。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 邺镇 东。后世多以“鄴中”指代 三国 魏。
百花龙锦 [ bǎi huā lóng jǐn ]
古代装裱书画用的一种丝织品。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御府临书六朝羲献、唐人法帖并杂诗赋等,用毡路锦、柿…
义玄 [ yì xuán ]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867)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东南)人。出家受戒后,至江西参谒希运,后参大愚…
总御 [ zǒng yù ]
亦作“ 总驭 ”。统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人物志·材能》“…
伏念鱼 [ fú niàn yú ]
鱼名。吐哺之异名。《太平御览·鳞介部·伏念鱼》:「临海水土记曰:『伏念鱼,似吹沙鱼。』。」;《事物异名录·水族·吐哺…
修媛 [ xiū yuán ]
古女官名。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部·修媛》:「《唐书·百官志》注曰:『唐因隋制有修媛。』按《隋志》无之,而《北…
河泽 [ hé zé ]
古泽名。在今 山东省 阳谷县 东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出奔 齐 , 孙氏 追之,败公徒于 河泽 。” 杨伯峻…
津良寺 [ jīn liáng sì ]
“津良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史料记载:田野材料:长子境内有河曰“岚河”,浊漳支流也。《水经注·漳水》、《魏书·地…
白河县 [ bái hé xiàn ]
县名。位于陕西省东南与河南省交界处,濒临汉水南岸。汉江航运发达,为陕南地区的东端门户,襄揖嗼路、汉白公路经此,水陆交…
蜂江 [ fēng jiāng ]
蟹的一种。《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蜂江如□蟹大,有足,两螯,壳牢如石蜠同,不中食也。” 宋 洪迈 …
御天 [ yù tiān ]
(一)、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
河务 [ hé wù ]
清 代指疏治河道、修筑堤岸等治水事务。多指治理 黄河。清 刘大櫆《送张闲中序》:“皇帝御极之元年,命 山东 按察使 …
副书 [ fù shū ]
即副本也。《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汉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副入关河。」
傅希挚 [ fù xī zhì ]
明代衡水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治河道有功,后为南京兵部尚书,被弹劾致仕。见《明史·卷二百二十三》。
出御 [ chū yù ]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吕氏春秋·上农》:“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高诱 注:“御,妻也…
吴王渡 [ wú wáng dù ]
吴王渡位于山西临猗县西黄河东岸,这里既有黄河奇景沙燕窝,又有传说中的童子泉;既有千年古道,又有现代浮桥;既有古代军事…
内道 [ nèi dào ]
(一)、我国古代天文学谓月亮在黄道之北运行的轨道。(二)、元代以直属御史台的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燕南河北道、江北…
隄岸 [ dī àn ]
沿江河或海边防水的建筑物。唐 柳宗元《田家》诗之三:“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唐 元稹《茅舍》诗:“边缘隄岸斜,詰…
破阵 [ pò zhèn ]
击破敌阵。 北周 庾信 《慕容宁碑》:“其年秋, 河桥 之役,先登破阵。”《水浒传》第四七回:“若破阵衝敌,用着你先…
库庾 [ kù yǔ ]
粮仓。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予视其库庾,案牘盈羡,无逋负。” 清 李斗 《扬州…
铜关 [ tóng guān ]
比喻非常牢固的关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铜关铁卡,汤池金城,江 带山礪,海宴 河 青。”
贞师 [ zhēn shī ]
《易·师》:“师贞,丈人吉,无咎。”孔颖达 疏;“言为师之正,唯得严庄丈人监临主领,乃得吉,无咎。”后以“贞师”指以…
皋鼬 [ gāo yòu ]
古地名。春秋 时 郑 地。故地在今 河南省 临颍县。《春秋·定公四年》:“五月,公及诸侯盟于 皋鼬。”一本作“皋鼬。…
永济渠 [ yǒng jì qú ]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为便利 河 北地区军事运输所开的运河。 隋炀帝 调发军民百余万,引 沁水 南达于 河 …
【词语拼音】yù lín hé
【词语解释】 拼音:yù lín hé 简介 御临河,原叫太洪江。长江岸的太洪岗,渝北区的太洪场(原太洪乡并洛碛镇),都源于太洪江之名。御临河顾名思义,御,是与皇帝有关的事。临,即到达或靠近的意思。笔者生长在御临河附近,听见过许多故事传说,但御临河的来历只有一个,就是建文帝曾到过这条河。 建文帝,乃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1398年朱元璋病逝,21岁的朱允炆继承了祖父的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便推行“宽政”、“减赋”、“锐意削藩”。由于“削藩”策略失误,而失去帝位。历史上有“自焚”之说,有“出亡”之说,成为明史第一大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