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尝 [ shì cháng ]
(一)、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观 吴王 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宋 王安石《答王深甫书》之三:…
浮俗 [ fú sú ]
(一)、浮薄的习俗。南朝 梁 萧统《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唐 杜甫《赠虞十…
灵丹 [ líng dān ]
(一)、古代道士炼的一种丹药。据说能使人消除百病,长生不老。《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唐 主尝梦吞灵丹,旦而…
唱酬 [ chàng chóu ]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
掉弄 [ diào nòng ]
摆弄;舞弄。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我想 陶穀 是个掉弄喉舌之人,况四海未寧,要图籍何用,此人必来以游説为…
麞头鼠目 [ zhāng tóu shǔ mù ]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揆 秉政,侍…
栉发 [ zhì fà ]
(一)、梳理头发。《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髮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
劲健 [ jìn jiàn ]
(1).强健有力。《后汉书·西域传·鲜卑》:“﹝ 鲜卑 ﹞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
寒月 [ hán yuè ]
1. 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 李白 《望月有怀》诗:“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吴澄 《送国子伴读倪…
墨法 [ mò fǎ ]
(一)、书画的技法。唐 柳宗元《祭弟宗直文》:“汝墨法絶代,知音尚稀,及所著文,不令沉没,吾皆收録,以授知音。”宋 …
铁壁 [ tiě bì ]
(一)、坚黑如铁的石崖。元 杨维桢《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二)、比喻坚不可摧的…
云林 [ yún lín ]
(一)、隐居之所。唐 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金 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
包笼 [ bāo lóng ]
(一)、包含,容纳。宋 程大昌《演繁露·上林赋》:“此言环四海皆天子园囿,使 齐 楚 所夸,俱在包笼中。”元 关汉卿…
御史牀 [ yù shǐ chuáng ]
亦作“ 御史床 ”。相传 汉 末 虞翻 为 孙策 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昇明 三年, 萧子良 为 会稽 太守,郡阁下…
御史床 [ yù shǐ chuáng ]
亦作“御史床”。相传 汉 末 虞翻 为 孙策 所重,设此床以表贤。昇明 三年,萧子良 为 会稽 太守,郡阁下犹见此床…
鼓勇 [ gǔ yǒng ]
(一)、鼓足勇气。唐 张碧《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
闻所不闻 [ wén suǒ bù wén ]
闻所不闻(聞所不聞)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越 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
金船 [ jīn chuán ]
一种金质的盛酒器。北周 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倪璠 注:“《八王故事》曰:‘陈思…
羽客 [ yǔ kè ]
◎ 羽客 yǔkè[Taoist priest] 羽士详细解释(1).指神仙或方士。 北周 庾信 《邛…
淄渑 [ zī miǎn ]
(1). 淄水 和 渑水 的并称。皆在今 山东省 。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战国策·齐策六》:“黄金横…
假脸姐妹团 [ jiǎ liǎn jiě mèi tuán ]
假脸姐妹团 - 简介 娱乐圈的姐妹淘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天后领衔的“六年一班”、一个是大小S领衔的七仙女姐妹淘,最近还…
四子 [ sì zǐ ]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没没 [ méi méi ]
(一)、犹昧昧,糊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晋国 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杨伯峻 注:“没没犹言昧…
谏果 [ jiàn guǒ ]
(1).橄榄的别名。 宋 赵蕃 《倪秀才惠橄榄》诗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諫果欲谁从?” 元 王祯 《农书》卷九…
撑拒 [ chēng jù ]
亦作“撑拒”。亦作“撑距”。1.撑持;支撑。 汉 蔡琰 《悲愤诗》:“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唐 柳宗元 《问答…
【词语拼音】ní yuán lù
【词语解释】明、上虞人,字玉汝,号鸿宝。天启进士,授编修。工行草,善画山水竹石。为人正直廉介,不畏强权,当时与黄道周齐名。累官至户礼两部尚书。李自成陷京师,自缢死。諡文正,清諡文贞。遗着有《儿易内外仪》、《倪文贞集》。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五》、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二》、《明史稿·卷二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