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提举司 [ rú xué tí jǔ sī ]
官名,元置。掌各路府州县学校之事。《元史·百官志》:「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各处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县…
举刺 [ jǔ cì ]
(1).检举揭发。《晋书·天文志上》:“执法,所以举刺凶姦者也。”《明史·郭维经传》:“疏陈时弊,中有所举刺。”(2…
提学 [ tí xué ]
官名。宋 崇宁 二年在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州县学政。金 设提举学校官,元 有儒学提举司。明 置提学道。清 设督学道…
倪印心 [ ní yìn xīn ]
元、绩溪人。好古洲、官湖广儒学副提举,后任玉山县尹。见《尚友录·卷三》。
提举 [ tí jǔ ]
(1).提而举之。《陈书·徐陵传》:“ 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2).提拔荐举…
方司格 [ fāng sī gé ]
北魏 时诏各郡按氏族门第高低以次举选人才的一种方式。《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 魏太和 时,詔诸郡正,列本土姓族…
学务公所 [ xué wù gōng suǒ ]
学务公所为清末兴学校、废科举后所设立之省教育行政部门。在科举未废前,省教育行政原由学政掌理;光绪二十八年(190…
发讲 [ fā jiǎng ]
开始讲解;发表讲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提婆 初至,为 东亭 第讲《阿毗曇》。始发讲,坐裁半…
儒家 [ rú jiā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崇奉孔子,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
钩玄提要 [ gōu xuán tí yào ]
钩玄提要(鉤玄提要) 亦作“钩玄提要”。探取精微,摘抉要义。语出 唐 韩愈 《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
吏目 [ lì mù ]
古官名。元 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明 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
左学 [ zuǒ xué ]
相传 殷 代的小学, 西周 为国学之一种。一说右学、左学皆太学,同在城郊,实为一学,但有楹东、楹西之分。《礼记·王制…
杨维桢 [ yáng wéi zhēn ]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年间进士。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避乱隐居苏州、松江等…
贵行 [ guì xíng ]
谓以身体力行为贵。《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汉 河上公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
宾兴 [ bīn xīng ]
亦作“賔兴”。1. 周 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
举足 [ jǔ zú ]
(一)、提脚;跨步。《礼记·曲礼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庄子·渔父》:“人有畏影…
计偕 [ jì xié ]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
施受 [ shī shòu ]
语法学术语。谓施事与受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施受同辞例》:“《礼记·儒行篇》云:‘儒有不陨穫於贫贱,不充…
出贡 [ chū gòng ]
(一)、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警世通言·老门…
炼习 [ liàn xí ]
练习,反复学习并实践体验。 明 高攀龙 《与孙淇澳宗伯书》:“现前於穆之真絶无声臭,安得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是…
岁考 [ suì kǎo ]
(1).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 寳 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
所以 [ suǒ yǐ ]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忘乎所以所…
朝旨 [ cháo zhǐ ]
(一)、朝廷的旨意。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南史·王镇之传》:“有 鲜于…
前项 [ qián xiàng ]
(一)、谓前面的项目、条款。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来前项人户,从初经於市易差出句…
学官 [ xué guān ]
(一)、学校的房舍。《汉书·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颜师古 注:“学官,学之官舍也。”《晋书·…
【词语拼音】rú xué tí jǔ sī
【词语解释】官名,元置。掌各路府州县学校之事。《元史·百官志》:「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各处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校养钱粮之事,及考校进呈着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