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施 [ qī shī ]
(1).蟾蜍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蟾蜍》﹝释名﹞:“《韩诗》注云:戚施,蟾蜍也。”(2).驼背。以…
花岗岩 [ huā gǎng yán ]
[释义](1) (名)火成岩的一种;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体。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
邓小平理论 [ dèng xiǎo píng lǐ lùn ]
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 了在经济文化比较…
中国符号 [ zhōng guó fú hào ]
中国符号是指能够代表中国并且足够影响世界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
鞋文化 [ xié wén huà ]
鞋文化是由古至今各种鞋的款式,用途形成背后的文化背景。如千层底鞋,婚庆鞋,绣花鞋等等,背后都有一段发展的历程故事,和…
巴西酸枝 [ bā xī suān zhī ]
拼音:bā xī suān zhī 解释: 原木产地:巴西 巴西酸枝 —— 装饰装修五星级标…
灵风 [ líng fēng ]
(1).谓时势。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2).春风,东风。 唐 李商隐 《赠白…
盆景猫 [ pén jǐng māo ]
盆景猫,其真伪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而起源更有两个说法,其中一个有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生所开的恶作剧,经联邦密探调查后揭发…
东京国际电影节 [ dōng jīng guó jì diàn yǐng jié ]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级电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
名物 [ míng wù ]
(1).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 疏:“此禽兽等皆有名…
钟山 [ zhōng shān ]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
亳州药市 [ bó zhōu yào shì ]
【导读】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q…
冬幕节 [ dōng mù jié ]
冬幕节 - 简介 艾泽拉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在许多文化中被认为是变化的一个季节。矮人和牛头人都在这个白雪覆盖大地的…
雨散 [ yǔ sàn ]
(1).雨水普降。 晋 曹毗 《晋江左宗庙歌·歌中宗元皇帝》:“化若风行,泽犹雨散。”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
令典 [ lìng diǎn ]
(一)、好的典章法度。《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 为宰,择 楚国 之令典。”杨伯峻 注:“令典谓礼法政令之善者。”…
三边 [ sān biān ]
(1). 汉 时指 匈奴 、 南越 、 朝鲜 。《史记·律书》:“ 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2).指东、西、北边…
云南民族大学 [ yún nán mín zú dà xué ]
云南民族大学 -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四季如春、风景秀…
陟降 [ zhì jiàng ]
(一)、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
田葱 [ tián cōng ]
田葱目录1 基本资料2 介绍2.1 茎2.2 叶2.3 花2.4 果实3 参考书目4 关键字 基本资料学名:Phil…
陈云 [ chén yún ]
(1905—199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1…
北美斑鸭 [ běi měi bān yā ]
北美斑鸭(学名:Anas fulvigula )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
锹形虫 [ qiāo xíng chóng ]
目录1 锹形虫(STAG BEETLES)(注3)1.1 种类(注3)1.2 鞘翅目1.3 关键字1.4 参考书目2…
罔两 [ wǎng liǎng ]
(一)、亦作“罔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杜…
水色 [ shuǐ sè ]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
术数 [ shù shù ]
(1).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汉书·艺文志》列天文、历谱、五行…
【词语拼音】sōng zé wén huà
【词语解释】 拼音:sōng zé wén huà 解释: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馀件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在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 崧泽于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族文化和以馀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